忽神惊而目眩,岂事幻而说颇
出处:《游峨嵋》
明 · 方孝孺
楚客求丹梯,溯流三峡踰五溪。
浙僧访佛祖,一锡凌空向西土。
江左儒生寻谪仙,相逢共上峨嵋巅。
峨嵋山高气磅礴,万朵莲开青插天。
天高地远望无极,海东日出扶桑赤。
气冲衲衣举,光摇角巾明。
眼底汪洋巨鳌动,耳边髣髴天鸡鸣。
龙宫对月窟,曾闻谪仙游。
霞光凝不散,履迹今尚留。
千崖崩摧势欲堕,羽流缁侣参差坐。
七宝岩留供佛灯,万松灶起烧火风,霆荡潏云树模糊。
虎豹接迹,猿猱斗呼。
星汉当头手可摘,灵芝甘露无时无。
云漏日兮光一线,金莲白象兮纷纷而来见。
万籁动兮天乐和,仙之人兮夜经过。
忽神惊而目眩,岂事幻而说颇。
睹谪仙而无有,杳凤管与鸾车。
尘心未断怀乡土,青鞋复踏来时路。
行行回首语青山,石室无锁门无关,重来有日当跻攀。
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浙僧访佛祖,一锡凌空向西土。
江左儒生寻谪仙,相逢共上峨嵋巅。
峨嵋山高气磅礴,万朵莲开青插天。
天高地远望无极,海东日出扶桑赤。
气冲衲衣举,光摇角巾明。
眼底汪洋巨鳌动,耳边髣髴天鸡鸣。
龙宫对月窟,曾闻谪仙游。
霞光凝不散,履迹今尚留。
千崖崩摧势欲堕,羽流缁侣参差坐。
七宝岩留供佛灯,万松灶起烧火风,霆荡潏云树模糊。
虎豹接迹,猿猱斗呼。
星汉当头手可摘,灵芝甘露无时无。
云漏日兮光一线,金莲白象兮纷纷而来见。
万籁动兮天乐和,仙之人兮夜经过。
忽神惊而目眩,岂事幻而说颇。
睹谪仙而无有,杳凤管与鸾车。
尘心未断怀乡土,青鞋复踏来时路。
行行回首语青山,石室无锁门无关,重来有日当跻攀。
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峨眉山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悟。开篇以楚客溯流、浙僧访佛的典故引入,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追寻精神。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了峨眉山的巍峨与壮丽,通过“江左儒生寻谪仙”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峨嵋山高气磅礴,万朵莲开青插天”,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峨眉山的雄伟与秀美,仿佛置身于莲花盛开的仙境之中。随后,“天高地远望无极,海东日出扶桑赤”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川的辽阔与日出的壮丽,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接下来,诗人通过“气冲衲衣举,光摇角巾明”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与个人体验,如“眼底汪洋巨鳌动,耳边髣髴天鸡鸣”,形象地描绘了山中奇观,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龙宫对月窟,曾闻谪仙游”一句,借用了李白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而“霞光凝不散,履迹今尚留”则寄托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与怀念。
最后,诗人以“千崖崩摧势欲堕,羽流缁侣参差坐”等句,描绘了山中修行者的静谧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动态之美。通过“七宝岩留供佛灯,万松灶起烧火风,霆荡潏云树模糊”等细节,展现了山中生活的独特韵味。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峨眉山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