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去暝色合,不可见行迹
出处:《李廷老自蔡州见访云明日便归郑》
宋 · 梅尧臣
故人夜相过,秉烛为开席。
车马立在门,樽酒岂暇索。
亹亹别后言,匆匆恨将适。
既去暝色合,不可见行迹。
车马立在门,樽酒岂暇索。
亹亹别后言,匆匆恨将适。
既去暝色合,不可见行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故人:老朋友。夜:深夜。
相过:来访。
秉烛:点燃蜡烛。
车马:门外的车辆和马匹。
立:站立。
岂暇:哪有时间。
索:取。
亹亹:滔滔不绝。
别后言:离别后的话语。
匆匆:迅速。
恨:遗憾。
既去:离去之后。
暝色:夜色。
合:渐深。
行迹:踪影。
翻译
老朋友深夜来访,我们点燃蜡烛设宴待客。门外车马喧闹等待,哪有时间去取酒杯。
离别后的话语滔滔不绝,遗憾之情迅速涌上心头。
他离去后夜色渐深,再也看不见他的踪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深夜来访的情景。诗人梅尧臣通过"故人夜相过"一句,表达了对老朋友深夜造访的惊喜。"秉烛为开席"则展现出诗人为了迎接朋友,点亮蜡烛,匆忙准备宴席的殷勤。"车马立在门,樽酒岂暇索"进一步描绘出友人来访时的热闹与急切,连斟酒的时间都来不及。
"亹亹别后言,匆匆恨将适"两句,写出了两人久别重逢后的热烈交谈,以及即将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既去暝色合,不可见行迹"则以夜色渐深,友人离去后只留下一片寂静,表达了诗人目送友人离去的怅然若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离别的感伤,体现了宋诗质朴自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