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遭长官怒,蠖屈道弥伸
出处:《赠大理丞林次厓考绩之京》
明 · 湛若水
廷尉八闽秀,意气淩秋旻。
初年入棘寺,抗疏论辅臣。
缙绅皆动色,名誉夷山尊。
中遭长官怒,蠖屈道弥伸。
磨泥出浊水,媚渊光照人。
一作岭表士,贰平天下冤。
尚稽井田制,沟洫入毫分。
岂不有司存,润泽在相君。
三王不同礼,三事古所敦。
此去觐明主,报政因奏言。
民事为国本,笃恭天下平。
食足礼义兴,自馀无足论。
吾衰志明农,圣人起周殷。
复古如有作,愿为受一廛。
初年入棘寺,抗疏论辅臣。
缙绅皆动色,名誉夷山尊。
中遭长官怒,蠖屈道弥伸。
磨泥出浊水,媚渊光照人。
一作岭表士,贰平天下冤。
尚稽井田制,沟洫入毫分。
岂不有司存,润泽在相君。
三王不同礼,三事古所敦。
此去觐明主,报政因奏言。
民事为国本,笃恭天下平。
食足礼义兴,自馀无足论。
吾衰志明农,圣人起周殷。
复古如有作,愿为受一廛。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湛若水赠予大理丞林次厓在京任职后的作品,表达了对林次厓公正执法、才智出众的赞赏以及对国家治理理念的思考。首联“廷尉八闽秀,意气淩秋旻”描绘了林次厓的杰出才能和高尚气节,犹如福建的秀才,气概凌驾于秋天的天空。颔联“初年入棘寺,抗疏论辅臣”赞扬他刚入仕途就敢于直言进谏,对辅佐大臣提出意见。
颈联“缙绅皆动色,名誉夷山尊”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声望,连官员们都为之动容,他的声誉如高山般崇高。接下来,“中遭长官怒,蠖屈道弥伸”描述他在遭遇挫折时,仍坚持原则,如同蠖虫弯曲身体以求生存,反而使道义更显伸张。
“磨泥出浊水,媚渊光照人”比喻林次厓在艰难环境中保持清廉,其光芒照亮他人。他不仅处理岭南事务公正,还平反冤案。“尚稽井田制,沟洫入毫分”表达了对古代井田制度的怀念,希望政策精细到每一寸土地。
尾联“民事为国本,笃恭天下平”强调民本思想,认为百姓富足是国家稳定的基石,而林次厓的忠诚与恭谨有助于实现天下太平。最后,诗人以“吾衰志明农,圣人起周殷”表达自己虽年老但仍希望看到社会复古,愿意接受林次厓的治理建议,为国家贡献一己之力。
整首诗赞美了林次厓的才德和政绩,同时也体现了湛若水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民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