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不见日,飘飘势忽开
出处:《春雪初晴喜友生至》
唐 · 齐己
数日不见日,飘飘势忽开。
虽无忙事出,还有故人来。
已尽南檐滴,仍残北牖堆。
明朝望平远,相约在春台。
虽无忙事出,还有故人来。
已尽南檐滴,仍残北牖堆。
明朝望平远,相约在春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数日:多日。不见日:没有见到太阳,指连续多日阴天。
飘飘:形容云彩散去的样子。
势忽开:阴云散去,天气转晴。
虽无:尽管没有。
忙事:紧急或繁忙的事情。
出:外出。
还有:依然有。
故人:老朋友。
已尽:已经停止。
南檐滴:南边屋檐下雨滴的声音,指雨停了。
仍残:仍然残留。
北牖堆:北边窗户旁的雪堆,指雪还未完全融化。
明朝:明天。
望平远:期望看到远处景物清晰,视野开阔。
相约:约定相聚。
春台:春日里的高台,喻指赏春的好地方。
翻译
多日未见阳光照,阴云忽然散去飘。虽然没有急事外出,依旧有老朋友来访。
南边屋檐的雨滴已停,北窗的雪堆却还残留。
期待明天眺望远处一片平坦,我们相约在春日的高台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的雪后初晴景象,带有一丝惬意和对友人的期待。"数日不见日,飘飘势忽开"两句表明经过连续几日阴霾天气之后,云层突然间散去,太阳重新露出面容,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诗人虽然没有急迫的事务需要外出,但仍然愿意踏雪前行,因为"还有故人来"。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朋友的到来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事情。
接下来的两句"已尽南檐滴,仍残北牖堆"则描绘了一场春雪后的景象。南窗下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而北窗下的积雪还未完全消失。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也反映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最后两句"明朝望平远,相约在春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预期。"明朝"意味着清晨,而"望平远"则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而"相约在春台"可能是一次与友人之间的约定,希望在来临的春日里,在某个高处或平台上共同享受美好的景色和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初晴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友情和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这种结合自然与人情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寄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