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惟大幕张红旆,更得全家住翠微
出处:《得越》
宋 · 张伯玉
尺一除书与会稽,陋儒何以报天辉。
岂惟大幕张红旆,更得全家住翠微。
千骑晚随龙节去,一帆春送鹢舟飞。
支离莫道攘空臂,乞得越州金印归。
岂惟大幕张红旆,更得全家住翠微。
千骑晚随龙节去,一帆春送鹢舟飞。
支离莫道攘空臂,乞得越州金印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尺一:古代书写工具,指书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
陋儒:才识浅薄的儒生。
天辉:比喻皇帝的恩泽。
大幕:比喻朝廷或盛大场面。
红旆:红色的旗帜,象征荣耀。
翠微:青山,代指美好的自然环境。
龙节:古代官员出行的仪仗,有龙形装饰。
鹢舟:古代船首刻有鹢鸟图案的船只,象征吉祥。
支离:形容身体残缺或衰弱。
攘空臂:徒然挥动空空的手臂,表示无能为力。
越州金印:越州的官印,象征权力和地位。
翻译
一封尺素书信送到会稽,浅陋的儒生如何回报这天赐的光芒。岂止是高大的帷幕张挂红色旗帜,还能全家安居在那青翠的山峦间。
傍晚时分,千骑簇拥着龙节离去,春天的航船上满载着鹢舟飞翔。
破碎的身躯无需再空举手臂,只愿乞求得到越州的金印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伯玉所作,名为《得越》。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功成名就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尺一除书与会稽,陋儒何以报天辉。"
这里的“尺一”指的是官职的授予,“除书”则是任命的文书,与“会稽”结合起来看,是在说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和任用。而“陋儒”自谦为不才者,表达了一种谦逊之情。整句话是在表达作者对能为国家效力的喜悦和一种报效天下的决心。
"岂惟大幕张红旆,更得全家住翠微。"
“岂”字在这里表示疑问,而“惟”则有独、只有的意思。这句话是在说,难道只是挂起了大幕和高悬着鲜红的旗帜吗?还不止,连带着我的全家都能居住在美丽的翠微之地。这里强调的是功成名就后的家庭幸福。
"千骑晚随龙节去,一帆春送鹢舟飞。"
“千骑”指的是成群的马匹,“龙节”则是皇帝的代称,这里是在形容作者跟随君王的队伍离开。后半句“一帆春送鹢舟飞”,“一帆”指的是单船,意指着在春日轻快地航行。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跟随皇帝或贵族出行的豪迈场景。
"支离莫道攘空臂,乞得越州金印归。"
“支离”、“攘空臂”都是形容手臂强健有力的词汇,而“乞得”则是请求得到。这句话是在表达作者希望能够得到越州的职位和象征权威的金印。
整首诗通过对官职、家庭、跟随君王出行以及对未来职务的憧憬,展现了作者在功成名就之后的心情与期望。语言华丽,意境辽阔,是一首颇具个人情感和时代特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