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花虽无华,红葚映纤手
出处:《稻花桑花》
宋 · 舒岳祥
稻花花中王,桑花花中后。
馀花皆嫔妃,以色媚左右。
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
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
下以饱苍生,亿兆餔其口。
桑花虽无华,红葚映纤手。
皇后首亲蚕,六宫承傅姆。
天生众裸虫,无羽毛飞走。
匪此皆冻死,性命安得有。
予谓二花者,斯民之父母。
昔予赋麦花,适当来牟候。
未及歌二花,三花谁可后。
请续时夏诗,以为风化首。
馀花皆嫔妃,以色媚左右。
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
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
下以饱苍生,亿兆餔其口。
桑花虽无华,红葚映纤手。
皇后首亲蚕,六宫承傅姆。
天生众裸虫,无羽毛飞走。
匪此皆冻死,性命安得有。
予谓二花者,斯民之父母。
昔予赋麦花,适当来牟候。
未及歌二花,三花谁可后。
请续时夏诗,以为风化首。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舒岳祥的《稻花桑花》描绘了稻花和桑花在农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社会的贡献。诗中将稻花比作“花中王”,象征着丰收和食物的来源,它的香气滋养万物,上供皇家祭祀,下养百姓民生。桑花虽不如稻花华丽,但其红葚象征着皇后亲蚕的传统,体现了丝织业对于社会的经济意义,尤其是女性的劳作。
诗人将稻花和桑花比喻为“斯民之父母”,表达了对这两者深深的人文关怀。与之前的《麦花》诗相呼应,诗人呼吁继续歌颂这些农事之花,以弘扬农耕文化,倡导淳朴的风化。整体而言,这首诗寓教于乐,赞美了自然与人力的和谐,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