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知老子登临处,渺渺沧波月色多
出处:《寄题张浩然松雪楼》
宋末金初 · 刘著
入座山光秀玉柯,岸巾绝景意如何。
瘦来岂为寒松句,和寡还惊白雪歌。
地近云烟来鹤驾,檐高星斗泻银河。
悬知老子登临处,渺渺沧波月色多。
瘦来岂为寒松句,和寡还惊白雪歌。
地近云烟来鹤驾,檐高星斗泻银河。
悬知老子登临处,渺渺沧波月色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光秀玉柯:形容山色秀丽如玉,枝柯挺拔。岸巾:指岸边的衣带,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寒松句:比喻清高孤傲的诗篇。
白雪歌:借指清冷、高雅的诗歌。
鹤驾:指仙鹤或高洁之人的到来。
星斗泻银河:形容星空灿烂,如同银河倒挂。
老子:古人常以老子代指隐士或高人。
渺渺沧波:形容水面广阔无垠。
翻译
坐在山中,美景如玉,心情如何呢。我消瘦不是为了吟咏寒松的诗句,而是因为欣赏那清冷的白雪之歌。
这里地势接近云雾缭绕的地方,仿佛有仙鹤驾临,屋檐高处,星星像银河倾泻而下。
可以想象那位老者登高望远之处,定是月色浩渺、沧波荡漾的景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怀。
"入座山光秀玉柯,岸巾绝景意如何。"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美丽,将山光比作“玉柯”,形象地表达了山光的清澈和坚硬,而“岸巾绝景”则是对山中美景的一种描绘,诗人似乎在询问这种景致给人的心灵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瘦来岂为寒松句,和寡还惊白雪歌。"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景物与情感的结合。“瘦”可能是指树木的姿态,而“岂为寒松句”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感悟。紧接着,“和寡还惊白雪歌”则表现了诗人对和声(音乐)与雪景的联想,似乎在暗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地近云烟来鹤驾,檐高星斗泻银河。" 这两句描写了山中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地近云烟来鹤驾”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仙境般的场景,而“檐高星斗泻银河”则是对松雪楼上层的描述,将星空比作泻下的银河,显得壮丽而又梦幻。
"悬知老子登临处,渺渺沧波月色多。"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老子(可能指张浩然)登临的场所进行了描绘。“悬知”一词给人以悬念之感,而“渺渺沧波月色多”则是在表达一种深远而又平和的心境,似乎在暗示诗人对于老子情怀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张浩然松雪楼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致与超脱世俗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