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巷号为通德里,旧书藏在善和坊
宋 · 刘克庄
两翁仕不至丞郎,名节能流百世芳。
穷巷号为通德里,旧书藏在善和坊。
古楹日敝加丹刻,老柏年深益黛苍。
太守怀贤崇教化,乡先生盍祭于乡。
穷巷号为通德里,旧书藏在善和坊。
古楹日敝加丹刻,老柏年深益黛苍。
太守怀贤崇教化,乡先生盍祭于乡。
注释
仕不至丞郎:未能升任高官。名节:名声和节操。
流百世芳:流传百世受人尊敬。
穷巷:贫穷的小巷。
通德里:有道德声誉的地方。
善和坊:存放珍贵物品的地方。
古楹:古老的屋梁。
丹刻:雕刻的朱红装饰。
老柏:古老的柏树。
黛苍:深绿色。
太守:地方长官。
怀贤:怀念贤能之人。
崇教化:重视教化。
乡先生:乡村教师。
盍:何不。
祭于乡:在乡里举行祭祀。
翻译
两位老人未能升任丞郎,但他们的名声却能流传百世。他们居住的贫穷小巷被称作通德里,古老的书籍珍藏在善和坊中。
古老的屋梁日渐破旧,却增添了雕刻的朱红;老柏树年岁久远,愈发显得墨绿深沉。
太守怀念贤才,重视教育,乡里的先生们何不在此地举行祭祀以示敬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的德行和学识,以及他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古楹、老柏,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品格的坚持。同时,诗人提到了太守崇尚教化、乡先生受祭祀的事迹,显示了当时社会对德才兼备者的尊重。
诗中“两翁仕不至丞郎,名节能流百世芳”表明了这位官员的品行和学问影响深远;“穷巷号为通德里,旧书藏在善和坊”则描绘了一处藏书之地,反映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清新,充分展现了古人崇尚道德与学问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