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三釜末由供菽水,二人何地答勤劬全文

三釜末由供菽水,二人何地答勤劬

出处:《舟中忆椿萱
明 · 黄公辅
晚子依依膝下娱,七龄方始识之无。
自知补拙惟韩线,敢谓投时有魏珠。
三釜末由供菽水,二人何地答勤劬
梅山暂老龙鳞树,怅望白云夜月孤。

鉴赏

此诗《舟中忆椿萱》是明代诗人黄公辅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父母的深切思念。诗中以晚辈对长辈的依恋之情为线索,描绘了在舟中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以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怀念。

首句“晚子依依膝下娱”,描绘出晚辈在父母膝下嬉戏的温馨场景,流露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接着“七龄方始识之无”一句,通过描述自己在七岁时才开始理解父母的辛劳,表达了对成长过程中对父母付出的逐渐认知和感悟。

“自知补拙惟韩线,敢谓投时有魏珠”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需要不断修补的拙物,而父母则是给予指导和帮助的韩线;同时,也表达了对父母在关键时刻给予自己支持和鼓励的感激之情,如同珍贵的魏珠一般宝贵。

“三釜末由供菽水,二人何地答勤劬”则进一步抒发了对未能及时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遗憾和愧疚之情。“三釜”借指古代家庭生活中的日常事务,“菽水”象征着微薄的孝心,表达了晚辈对未能尽孝的深深自责。

最后,“梅山暂老龙鳞树,怅望白云夜月孤”两句,以梅山和龙鳞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孤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身处舟中,远离家乡,无法陪伴父母身边的无奈和思念之情。同时,“怅望白云夜月孤”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景色,强化了对父母的思念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生活的怀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