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失所养,百数患难逃
神仙与功名,壮思跃秋涛。
中宵岂无寐,悲甚几欲号。
后来失所养,百数患难逃。
竭力奉甘旨,出入身甚劳。
旧书益遗忘,九牛存一毛。
稍后与人事,忍情如忍刀。
旦夕自惟念,未足非儿曹。
常欲力道德,屡失迷所操。
区区习蠹简,对案夜焚膏。
傥然有所得,中心乐陶陶。
忽如从古人,握手共游遨。
携持亦何事,庶用娱蓬蒿。
追思作咏歌,示之必贤豪。
丈夫生世间,毋论贱与贫。
夙发多意气,往往惟任真。
松柏生高冈,挺然固出群。
不为霜雪阨,不为风雨春。
得时可行道,节义亦足伸。
吾生托下土,所识凡几人。
穷交独相慰,笑语亦复亲。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所作的《书怀寄杜原父二首(其一)》。全诗以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德、友情以及个人追求的深刻思考。
开篇“吾生何为者”,诗人自问生命的意义,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探索。接着“稚年志颇高”表明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神仙与功名,壮思跃秋涛”则进一步描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中宵岂无寐,悲甚几欲号”,深夜难眠,内心充满悲痛与挣扎。
“后来失所养,百数患难逃”,描述了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与挫折。“竭力奉甘旨,出入身甚劳”表现了诗人为了家庭付出的努力与辛劳。“旧书益遗忘,九牛存一毛”,感叹过去知识的遗忘,仅存的一点记忆显得尤为珍贵。
“稍后与人事,忍情如忍刀”,说明了在社会生活中,诗人学会了控制情感,面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旦夕自惟念,未足非儿曹”,表达了对年轻时行为的反思,认为自己也曾有过轻率之举。“常欲力道德,屡失迷所操”,流露出在道德追求上的困惑与挣扎。
“区区习蠹简,对案夜焚膏”,描述了诗人埋头于书籍,夜以继日地学习的情景。“傥然有所得,中心乐陶陶”,表达了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喜悦。“忽如从古人,握手共游遨”,想象与古人交流,共同畅游于知识的海洋。
“携持亦何事,庶用娱蓬蒿”,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娱乐于自然之中。“追思作咏歌,示之必贤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激励他人,成为贤能之士的典范。
最后,“丈夫生世间,毋论贱与贫”,强调了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高尚的人格。“夙发多意气,往往惟任真”,表达了诗人崇尚真我,不受世俗束缚的态度。“松柏生高冈,挺然固出群”,以松柏自比,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为霜雪阨,不为风雨春”,比喻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自我,不被外界环境所动摇。“得时可行道,节义亦足伸”,表达了在适当时机实现道德理想,坚守节操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也有对理想与道德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