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味自怜真似水,随缘犹作帝乡游
出处:《涿鹿道中早秋》
明 · 李孙宸
春光二月揽征裘,未及都门己报秋。
望阙渐依天日近,计程多为水云留。
将归燕子低相掠,乍冷蝉声咽未休。
宦味自怜真似水,随缘犹作帝乡游。
望阙渐依天日近,计程多为水云留。
将归燕子低相掠,乍冷蝉声咽未休。
宦味自怜真似水,随缘犹作帝乡游。
鉴赏
这首《涿鹿道中早秋》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涿鹿道上,感受到早秋时节特有的景象与心境。
首句“春光二月揽征裘”,开篇即点明季节与行动,春末夏初,诗人披上征衣,踏上旅途。接着“未及都门己报秋”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错位感,还未到达京城,就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暗示旅程的匆忙与季节的变换。
“望阙渐依天日近,计程多为水云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与感受。随着行程的推进,诗人越来越接近京城,但又因沿途的山水云雾而不得不放慢脚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留恋。
“将归燕子低相掠,乍冷蝉声咽未休。”诗人以燕子低飞与蝉声未歇,生动地展现了早秋的景象。燕子的低掠似乎在预示着归期的临近,而蝉声的“咽”则暗示了气温的逐渐下降,营造出一种既期待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最后,“宦味自怜真似水,随缘犹作帝乡游。”诗人通过自省,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他认为官场生活如同流水一般,难以把握,只能随缘而行。尽管如此,他仍然选择继续在帝都游历,或许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一种妥协与接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