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三守三,去三抱一
出处:《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
明 · 郭之奇
风雨非天质,清宁讵可溢。
况复骤与飘,何以能终日。
人心良亦然,失者同于失。
馀食苟相矜,赘行难自黜。
惟圣法天,天与道匹。
孔德之容,既安且密。
有物混成,其中窈谧。
四大群游,众甫胥昵。
行绝马车,止非宫室。
开无关键,解无绳繂。
知三守三,去三抱一。
吾不知其名,自然之道毕。
奈何叔季人,强为蜮中虱。
始执躁轻心,究归奢泰术。
神器走虚空,强为遭呵叱。
安知天下毋,已先天地出。
况复骤与飘,何以能终日。
人心良亦然,失者同于失。
馀食苟相矜,赘行难自黜。
惟圣法天,天与道匹。
孔德之容,既安且密。
有物混成,其中窈谧。
四大群游,众甫胥昵。
行绝马车,止非宫室。
开无关键,解无绳繂。
知三守三,去三抱一。
吾不知其名,自然之道毕。
奈何叔季人,强为蜮中虱。
始执躁轻心,究归奢泰术。
神器走虚空,强为遭呵叱。
安知天下毋,已先天地出。
鉴赏
此诗借风雨喻人事,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不可随意逾越。风雨并非天性,清宁也难以溢满,比喻人生得失,皆有定数。诗人感叹人心如同风雨,失意之人往往相似,而剩余的食物若互相矜持,多余的行动则难以自我淘汰。
接着,诗人推崇圣人之道,认为只有圣人才能顺应天道,与道并肩。孔子的品德包容万象,既安定又隐秘。万物混杂而成,其中深邃幽静。四大元素共同游动,众物相互亲近。行则超越车马,止则非居宫室。开启无需钥匙,解开无需绳索。知三守三,去三抱一,不知其名,却体现了自然之道的完整。
最后,诗人批评了末世之人,强行成为寄生虫。他们起初心浮气躁,最终走向奢侈和放纵。神器在空虚中流转,被指责和排斥。诗人反问,是否天下之事,早已在天地之前存在?
整首诗通过风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得失、圣人的智慧以及末世之人的行为,展现了对自然法则和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