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出处:《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之》
宋 · 司马光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托,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托,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首句“留春春不住”直接点明主题,即春天的美好难以留住。而“昨夜的然归”则可能是指春天的气息在夜间悄然而去,或许是诗人心中所想。
接着两句“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态度,即便是在快乐和闲适中,也不应该因为时光短暂而过于担忧。这里的“欢趣”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享受,“闲游”则是悠然自得的状态。
“林莺欣有托,丛蝶怅无依”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情感。春天的花开(林莺)带来欢乐,但蝴蝶在花间飞舞却显得有些孤独和无所依附,这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隐喻。
最后,“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安然入睡的画面。在窗下的位置,诗人似乎已经放下了对过往的思念和挂念,而选择沉浸在深沉的梦中。这里“高眠”指的是安稳深沉的睡眠,“掩扉”则是关闭门扉,准备长时间的休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自然写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春光易逝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这一切时保持的心态平和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