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南头路,三年此重过
出处:《重过华子澄》
明 · 盛鸣世
柳市南头路,三年此重过。
长贫为客倦,高卧奈君何。
岭背夕阳尽,月明秋水多。
徘徊那能去,门外即烟波。
长贫为客倦,高卧奈君何。
岭背夕阳尽,月明秋水多。
徘徊那能去,门外即烟波。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盛鸣世的《重过华子澄》描绘了诗人再次走过柳市南头时的感慨与心境。首句“柳市南头路,三年此重过”,点出诗人对旧地重游的感慨,时间跨度长达三年,暗示了生活的变迁和人事的流转。
“长贫为客倦”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身心疲惫,对于客居他乡的生活感到厌倦。而“高卧奈君何”则流露出诗人无奈的情绪,即使想要归隐,也难以摆脱现实的羁绊。
“岭背夕阳尽,月明秋水多”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夕阳西下,秋水映月,寓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徘徊那能去,门外即烟波”以诗人徘徊不前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留恋,门外的烟波江景,象征着未知的前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