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胜难两遇,卜征非一乖
选胜难两遇,卜征非一乖。
平生梦钟阜,一月榜秦淮。
半世迹方近,三旬心始谐。
允哲兹游艰,果谅此日佳。
高秋净平麓,暖景融阴崖。
时丁酬酢暇,心适烦纡排。
出郭玄笋舆,陟巘青芒鞋。
志塔涌重屋,竺水环方阶。
木末但尘壁,定林堆断柴。
谁为好事者,尚丁双诗牌。
相见廊庙姿,骑驴渡松钗。
玄思入秋骨,高情渺天涯。
傥无经世迹,胜韵谁得偕。
因观夔禹难,始悟巢许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时:天气。佳日:好日子。
人事:人间事务。
婴怀:困扰。
选胜:选择美景。
卜征:占卜出行。
乖:不顺。
钟阜:高山。
榜秦淮:游览秦淮河。
迹:足迹。
谐:和谐。
允哲:明智。
兹游:这次游玩。
净平麓:清朗的山脚。
暖景:温暖的景色。
酬酢:应酬。
烦纡:烦恼。
玄笋舆:黑色竹制小车。
陟巘:登山。
志塔:佛塔。
竺水:寺庙中的水。
尘壁:积尘的墙壁。
定林:静谧的森林。
好事者:热衷之人。
双诗牌:共享诗篇。
廊庙姿:庙堂般的风范。
骑驴渡松钗:骑驴过松林。
秋骨:秋意。
渺天涯:遥远的天边。
经世迹:治世功绩。
胜韵:美好的韵律。
夔禹:古代贤人。
巢许:隐士。
翻译
天气常不佳,人事纷扰多。美景与良辰难得同时,占卜出行常不顺。
一生梦想登高山,一个月内秦淮游。
半生足迹渐近目标,三周心情才和谐。
这次游玩实艰难,今日确属佳期。
高秋时节景色清,温暖阳光照阴崖。
此刻有空闲应对,心情舒畅无烦恼。
出城乘竹车,登山穿青芒鞋。
寺庙塔楼高耸,竺水环绕台阶。
木头之上积尘厚,定林之内柴薪堆。
谁是热衷之人,与我共享诗篇。
相见似庙堂风采,骑驴过松林如仙。
深思入秋意,高雅情怀远在天边。
若无治世功绩,谁能共赏佳韵。
由此观夔禹之难,方知巢许为同类。
鉴赏
这首宋诗《九月十日独游钟山》是项安世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独自游历钟山的所见所感。首联“天时少佳日,人事多婴怀”表达了对天气和人事不如意的感慨,但诗人并未因此放弃游兴。接下来的诗句中,“选胜难两遇,卜征非一乖”揭示了选择游览胜地的不易,以及行程中的诸多不顺。
诗人回忆起平生梦想游历钟阜,如今得以实现,一个月内两次游秦淮,心情逐渐和谐。“半世迹方近,三旬心始谐”体现了诗人历经半生,终于在近期实现了心愿。在游玩过程中,诗人享受着高秋的宁静与温暖景色,暂时忘却了日常的烦恼。
“出郭玄笋舆,陟巘青芒鞋”描绘了出行的装备,既有乘车的舒适,又有徒步登山的乐趣。沿途的风景如“志塔涌重屋,竺水环方阶”,既有古老的塔楼,又有环绕的溪流。然而,诗人感叹“木末但尘壁,定林堆断柴”,暗示了自然的荒凉与衰败。
诗人期待有志同道合的好友能一同欣赏这美景,想象他们“相见廊庙姿,骑驴渡松钗”的情景,增添了游历的趣味。诗人的思绪深入秋天的意境,情感高远,感叹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恐怕难以找到如此美好的诗韵相伴。
最后,诗人通过“因观夔禹难,始悟巢许侪”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认为自己的游历虽有艰辛,但也如同古代贤人一样,有着超越世俗的追求和体验。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游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