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不忍别,斜日坠汀洲
出处:《初六日过江古愚兄送至渡口》
宋 · 丘葵
茅屋亦云好,萍踪不自由。
看书犹几上,解缆已沙头。
白发兄和弟,清江夏亦秋。
相看不忍别,斜日坠汀洲。
看书犹几上,解缆已沙头。
白发兄和弟,清江夏亦秋。
相看不忍别,斜日坠汀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茅屋:简陋的房屋。萍踪: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自由:不受拘束。
看书:阅读书籍。
几上:书桌之上。
解缆:解开缆绳,准备离开。
白发:指年纪大。
清江:清澈的江水。
夏亦秋:夏日也有秋天的感觉。
不忍别:难以割舍分别。
斜日:傍晚的太阳。
汀洲:水边的陆地。
翻译
即使茅屋也称得上舒适,但我的漂泊生活无法安定。阅读时光仿佛停留在书桌上,解开缆绳已临近水边沙滩。
年迈的兄长与弟弟,面对清江夏日也感到秋意降临。
彼此相望,心中难舍,夕阳缓缓沉入水中的洲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亲朋好友告别时的情景。"茅屋亦云好",表明即便是简陋的草屋生活,也有其乐趣;"萍踪不自由"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甘和无奈。"看书犹几上"和"解缆已沙头"两句交替使用,显示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仍旧保持着对阅读的热爱,同时也暗示出时间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
"白发兄和弟"一句凸显了岁月给人带来的痕迹,也是对亲情深厚的描绘;"清江夏亦秋"则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相看不忍别"表达了离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感,而"斜日坠汀洲"则是对告别时光影变化的一种描绘,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生活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以及他对于人生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