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振川野,未省劲草伏
出处:《答孔武仲》
宋 · 苏辙
飞霜委中林,不废长松绿。
惊风振川野,未省劲草伏。
我贫客去尽,君来常不速。
愧君赠桃李,永愿报琼玉。
我性本山林,苦学笔空秃。
骅骝塞康庄,病足顾难逐。
锦文衒华藻,敝褐非所续。
家有五车书,恨不十年读。
济南昔相遇,我齿三十六。
谈谐倾盖间,还往白首熟。
从君饮浊酒,过我饭脱粟。
西湖多菼薍,白昼下鸿鹄。
城西野人居,柴门拥修竹。
后车载鸱夷,下马泻醽醁。
醉眠卧荒草,空洞笑便腹。
疏狂一如此,岂望世收录。
别来今几何,归期已屡卜。
西南有薄田,茅舍清溪曲。
耕耘三男子,伏腊当自足。
君能远相寻,布衣巾一幅。
惊风振川野,未省劲草伏。
我贫客去尽,君来常不速。
愧君赠桃李,永愿报琼玉。
我性本山林,苦学笔空秃。
骅骝塞康庄,病足顾难逐。
锦文衒华藻,敝褐非所续。
家有五车书,恨不十年读。
济南昔相遇,我齿三十六。
谈谐倾盖间,还往白首熟。
从君饮浊酒,过我饭脱粟。
西湖多菼薍,白昼下鸿鹄。
城西野人居,柴门拥修竹。
后车载鸱夷,下马泻醽醁。
醉眠卧荒草,空洞笑便腹。
疏狂一如此,岂望世收录。
别来今几何,归期已屡卜。
西南有薄田,茅舍清溪曲。
耕耘三男子,伏腊当自足。
君能远相寻,布衣巾一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飞霜:寒冷的霜降。长松:高大常青的松树。
惊风:猛烈的风。
劲草:坚韧的草。
柴门:简陋的木门。
鸱夷:古代盛酒的皮囊。
醽醁:美酒。
荒草:杂草丛生之地。
疏狂:行为放纵,不受拘束。
布衣: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服。
翻译
飞霜降落到山林中,长松依然翠绿不凋零。强风吹动田野,劲草却未曾屈服。
我贫穷,友人离去,你来访总是意外。
感激你的馈赠如桃李,愿以美玉回报。
我本性向往山林,勤奋学习使笔头磨损。
骏马虽驰骋康庄,但病足使我追赶不上。
华丽的文采不适合我这破旧的衣服。
家中藏书虽多,遗憾未能在十年内全部阅读。
在济南初次相遇,那时我三十六岁。
交谈甚欢,友情深厚,直到白发苍苍。
与你共饮浊酒,你在我粗食面前来访。
西湖边芦苇丛生,白天也有鸿雁飞翔。
住在城西野外的人家,柴门前竹子修长。
后车装载着酒囊,下车就倾倒醇酒。
醉眠于荒草之中,笑声空洞满腹。
我这般放纵,怎敢期盼世人接纳。
分别至今已有多久,归期虽多次预卜。
西南有片薄田,茅屋坐落在清溪旁。
三个男子耕作,节日祭祀生活自给自足。
若你能远道而来,我只愿以布衣相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答孔武仲》,诗人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飞霜覆盖树林,长松依然翠绿的坚韧画面,接着通过惊风与劲草的对比,寓言自己虽身处逆境,但坚韧不屈。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孔武仲来访的感激,以及对自己贫困生活的自嘲,暗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未能充分阅读的遗憾。
诗人回忆与孔武仲在济南的交往,感叹时光荏苒,友情深厚。他们曾共饮浊酒,粗茶淡饭,生活简朴却愉快。诗人描绘了自己理想的隐居生活,虽然简陋,但有书可读,有好友来访,足矣。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孔武仲再次来访的期待,以及自己在乡间田园生活的满足,表明了他不求世俗名利,只愿与朋友共享清贫生活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苏辙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