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承家有新录,埋名千古便须刊
出处:《挽草堂李先生为李居恭》
元末明初 · 王翰
文江江上草堂宽,游宦归来鬓已皤。
酒饮贤人秋社散,星亡处士夜台寒。
诗成自挽应难和,琴在无弦不用弹。
自是承家有新录,埋名千古便须刊。
酒饮贤人秋社散,星亡处士夜台寒。
诗成自挽应难和,琴在无弦不用弹。
自是承家有新录,埋名千古便须刊。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翰对草堂李先生的哀悼之作,通过“文江江上草堂宽”开篇,描绘出草堂的宽敞与宁静,营造出一种缅怀的氛围。接着,“游宦归来鬓已皤”一句,以李先生归来的形象,暗示其一生的奔波与沧桑,鬓发斑白象征岁月的流逝。
“酒饮贤人秋社散,星亡处士夜台寒”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李先生生前与去世后的场景进行对比,秋社散去,如同贤人的宴席结束,而夜台之寒,则是对其去世后孤独与凄凉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诗成自挽应难和,琴在无弦不用弹”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李先生才华的追忆与怀念。即使他的诗作难以有人回应,但他的琴声已不再响起,这不仅是对李先生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离世的哀痛之情。
最后,“自是承家有新录,埋名千古便须刊”两句,既是对李先生家族传承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他的精神与作品永存的期待。通过“千古”一词,强调了对李先生记忆与影响的长久性,体现了对逝者永恒价值的认可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草堂李先生生平、才情及离世后影响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