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青秧没,田家泪湿襟
出处:《十六日水退雨不已次受益韵二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年逢四潦,苟活到于今。
每值月离毕,难逢木守心。
江兼湖共满,忧与恨俱深。
万顷青秧没,田家泪湿襟。
每值月离毕,难逢木守心。
江兼湖共满,忧与恨俱深。
万顷青秧没,田家泪湿襟。
注释
七年:指时间跨度。逢:遭遇。
四潦:四次大涝。
苟活:勉强生存。
值:逢到。
月离毕:月星运行至毕宿位置。
木守心:木星守护内心,古人认为木星代表希望和吉祥。
江兼湖:江河与湖泊。
忧与恨:忧虑和愤恨。
俱深:都很深重。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
青秧:绿色的稻秧。
田家:农夫。
泪湿襟:泪水打湿衣襟。
翻译
七年间遭遇了四次大涝,勉强活着直到现在。每个月逢毕星出现,却难以遇到木星守护内心。
江河湖泊都水满,忧虑和愤恨交织深厚。
广阔的稻田被水淹没,农夫们的泪水打湿衣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沉忧愁和对自然力的赞叹的诗作。诗人以七年逢四潦开篇,表达了时光流转、机遇难求的情感。"苟活到于今"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在仍能生存的庆幸与珍惜。
接着的"每值月离毕,难逢木守心"中,"月离毕"可能暗指月圆之时的团聚难得,而"木守心"则是比喻,用树木坚定不移来形容内心的坚持与忠诚,但这种坚定的情感在现实中却难以寻觅。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难得之事物和情感的珍视以及对其脆弱性的深刻体会。
"江兼湖共满,忧与恨俱深"则描绘出一幅水涨满池塘的景象,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忧与恨"暗示着诗人面对自然界的无常和个人遭遇的悲凉。
最后,"万顷青秧没,田家泪湿襟"中,"万顷青秧"描绘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农作物,而"田家泪湿襟"则是因为洪水带来的损失,使得农家人儿含泪对视,衣襟皆被泪水浸湿。这里不仅展示了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影响,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怀和同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同时,它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遭受自然灾害困境的关切之情,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的优秀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