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春风归约勒,先开墙角向南枝
出处:《骥无称筑墙护放生池》
宋 · 释居简
凿山樊圃幻屏帷,自出胸中一段奇。
拓寿域归常住地,注恩波入放生池。
剪蒿忍放蛙分部,空穴宁教兔不疑。
坐看春风归约勒,先开墙角向南枝。
拓寿域归常住地,注恩波入放生池。
剪蒿忍放蛙分部,空穴宁教兔不疑。
坐看春风归约勒,先开墙角向南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精心设计并建造了一个放生池,以保护动物免受伤害,同时赋予了自然与生命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之情。
首句“凿山樊圃幻屏帷”,生动地描绘了僧人开山辟地,创造了一个宛如仙境般的园林景观,其中蕴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下来,“自出胸中一段奇”则点明了这种景观的独特之处并非偶然,而是僧人心中深思熟虑的结果,体现了其非凡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拓寿域归常住地,注恩波入放生池”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放生池的设立目的,不仅是为了延长生命的长度,更是为了给予生命以自由和尊严,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众生平等的理念。通过“注恩波”这一形象化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
“剪蒿忍放蛙分部,空穴宁教兔不疑”这两句则展现了僧人对小动物的细心照料和保护,他不仅为蛙类提供了栖息之地,还确保兔子等动物不会受到惊扰,体现了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最后,“坐看春风归约勒,先开墙角向南枝”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坐在放生池旁,欣赏着春风吹过,万物生长的美景,而放生池的墙角已经率先绽放出南向的花朵,预示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僧人用心构建这一和谐生态的肯定和颂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实践,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态智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