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辩足拒谏,智力称绝殊
出处:《过殷墟作》
明 · 区大相
北上朝歌里,南涉淇水隅。
前有钜桥仓,后有鹿台䧢。
宫阙久芜没,坟陵亦丘墟。
借问此何郭,云是殷故都。
才辩足拒谏,智力称绝殊。
飞廉为助虐,崇伯更献谀。
积粟逾太行,聚财倾昆吾。
民离尚征敛,运去犹欢娱。
剖心莫与悟,佯狂遂为奴。
一朝孟津会,牧野誓师徒。
粟为周人发,财为周人输。
敌国行仁义,己身遭钺鈇。
身死为世笑,笑此一独夫。
感叹殷王子,多藏诚累愚。
前有钜桥仓,后有鹿台䧢。
宫阙久芜没,坟陵亦丘墟。
借问此何郭,云是殷故都。
才辩足拒谏,智力称绝殊。
飞廉为助虐,崇伯更献谀。
积粟逾太行,聚财倾昆吾。
民离尚征敛,运去犹欢娱。
剖心莫与悟,佯狂遂为奴。
一朝孟津会,牧野誓师徒。
粟为周人发,财为周人输。
敌国行仁义,己身遭钺鈇。
身死为世笑,笑此一独夫。
感叹殷王子,多藏诚累愚。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过殷墟作》,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诗中描绘了对殷墟的感慨和历史的沉思。
开篇“北上朝歌里,南涉淇水隅”,诗人从北向南,穿越朝歌,渡过淇水,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接着,“前有钜桥仓,后有鹿台䧢”描述了殷墟的遗迹,前有庞大的粮食仓库,后有奢华的鹿台,展现了殷商时期的繁荣景象。
“宫阙久芜没,坟陵亦丘墟”则转而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昔日的宫殿和陵墓如今已荒废成一片废墟。诗人通过询问“此何郭”,得知这里是殷的旧都,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才辩足拒谏,智力称绝殊”赞扬了殷王的智慧和辩才,但同时也暗示了他拒绝忠言的固执。接着,“飞廉为助虐,崇伯更献谀”揭示了佞臣的恶行,加剧了国家的衰败。
“积粟逾太行,聚财倾昆吾”描述了殷王的贪婪,大量囤积粮食和财富,不顾百姓疾苦。然而,“民离尚征敛,运去犹欢娱”讽刺了统治者的自私和无知,即使国运衰退,仍沉迷于享乐。
“剖心莫与悟,佯狂遂为奴”表达了对统治者无法自我反省的悲哀,他们最终被囚禁或沦为奴隶。最后,“一朝孟津会,牧野誓师徒”回顾了殷商灭亡的历史事件,孟津之会标志着周人的崛起,殷商的覆灭。
“粟为周人发,财为周人输”强调了财富在历史进程中的转移,周人利用殷商的资源发展壮大。而“敌国行仁义,己身遭钺鈇”则指出,尽管殷商实行仁政,却最终因内部腐败和外敌入侵而灭亡。
“身死为世笑,笑此一独夫”总结了殷王的悲剧命运,他的死亡成为后世的笑谈。最后,“感叹殷王子,多藏诚累愚”表达了对殷王子过度积累财富导致愚蠢行为的感慨,提醒人们应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整首诗通过对殷墟的实地考察和历史反思,深刻揭示了权力、财富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的无情与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