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眼穷时暮霭生,是山、是云杂红紫
出处:《哀罗山》
清 · 洪繻
罗山坡陀撑不起,昔年汝南丧于此。
山头日出云悠悠,山下溪流石齿齿。
山水依然不见人,见山、见水情何已!登高东望隔数峰,君家去我数十里。
望眼穷时暮霭生,是山、是云杂红紫。
遥想冲宇云山中,君居傍山有妻子。
愧我受君临终言,未能春秋时经纪!复遭沧桑剧变迁,有子读书半途止。
国恨家常两不堪,寄书劝学近迂理。
君家书卷尚等身,会当携挈究经史。
临风忆君长痛君,有酒难浇君故址。
时乱俗殊君未知,安得长言到君耳!空山招魂何处来,世事似尘人似蚁。
纵使化鹤犹得归,难问当时旧朝市。
朝市如今不可言,君之墓草亦已靡。
放怀回首望他山,人歌、人哭秋风里!
山头日出云悠悠,山下溪流石齿齿。
山水依然不见人,见山、见水情何已!登高东望隔数峰,君家去我数十里。
望眼穷时暮霭生,是山、是云杂红紫。
遥想冲宇云山中,君居傍山有妻子。
愧我受君临终言,未能春秋时经纪!复遭沧桑剧变迁,有子读书半途止。
国恨家常两不堪,寄书劝学近迂理。
君家书卷尚等身,会当携挈究经史。
临风忆君长痛君,有酒难浇君故址。
时乱俗殊君未知,安得长言到君耳!空山招魂何处来,世事似尘人似蚁。
纵使化鹤犹得归,难问当时旧朝市。
朝市如今不可言,君之墓草亦已靡。
放怀回首望他山,人歌、人哭秋风里!
鉴赏
这首《哀罗山》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以哀悼罗山为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诗中描绘了罗山的自然景色,山头日出,山下溪流,山水之间却不见人烟,营造了一种寂寥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通过“见山、见水情何已”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难以自抑。
接着,诗人转向对逝者家庭情况的描述,“君家去我数十里”,表明了与逝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逝者关系的密切。诗人回忆与逝者临终前的对话,表达了未能在逝者生前尽心尽力的遗憾,“未能春秋时经纪”。随后,诗人感叹于世事变迁,尤其是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以及逝者后代的遭遇,如“有子读书半途止”,体现了对逝者家庭命运的同情。
最后,诗人以“空山招魂何处来”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感叹世事如尘,人如蚁,充满了无奈与悲凉。尽管希望逝者如鹤般能重返人间,但“难问当时旧朝市”,表达了对逝者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放怀回首望他山,人歌、人哭秋风里!”收尾,既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逝者及其家庭命运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