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全文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

宋 · 朱长文
夙志在萧閒,获此遁幽迹。
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
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
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
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

注释

夙志:早年的志向。
萧閒:清闲。
遁幽迹:隐居的好去处。
乔林:高大的树林。
冬春:四季如春。
苍霭:晨雾暮霭。
异晨夕:变换奇妙。
好峰:美景峰峦。
峭壁:陡峭崖壁。
浩然:广阔。
陶潜宅:陶潜般的兴致。
杖藜:手拄藜杖。
湛空碧:映衬碧空。
良鱼:优秀的鱼儿。
弱羽:弱小的鸟羽。
吟髭:吟诵时的胡须。
霜:霜白。
晓鉴:清晨的镜子。
早白:早生白发。
古人:古人。
深叹:深深感叹。
遣累:排解忧虑。
禅锋:禅意。
陶情:寄托情感。
诗格:诗歌风格。
友人:朋友。
亭前柏:亭前的柏树。

翻译

我早年的志向在于清闲,找到了这个隐居的好去处。
高大的树林四季如春,晨雾和暮霭变换奇妙。
旁观疑是美景峰峦,俯视却惊讶于陡峭崖壁。
在这广阔的山水间,我感受到陶潜般的兴致。
手拄藜杖漫步水边,水面浮萍映衬着碧空。
优秀的鱼儿也不轻易游动,弱小的鸟羽也懂得珍惜。
吟诵之间,胡须上霜白已现,清晨镜中早生白发。
古人对此深深感叹,我确是林园中的隐逸者。
借助禅意排解忧虑,让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
我呼唤朋友,来亭前的柏树下,共享这宁静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开篇“夙志在萧閒,获此遁幽迹”表明诗人早有隐居之志,而今得以实现,隐藏于深远的自然之中。“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则写出了山林四季不分、光影变化莫测的独特景象。接着“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展示了诗人对雄伟山峰和险峻岩壁的观察与感受。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全在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中得以体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逸文学家,他的生活态度和文学作品深深影响着后世。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写的是诗人手持拐杖在清澈的水边漫步,感受着萍菜间流水的清凉与自然之美。紧接着“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则是通过鱼和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珍惜自己的才能,不愿随波逐流。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一句中的“吟髭”即吟诵长髯,是指诗人在清晨时分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感慨岁月的流逝和头发的斑白。诗中多次强调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喜爱自然之美的心态。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表明了古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赞赏,而“我”则是真正践行者。“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一句中,“遣累”指的是抛弃世俗的繁琐,“假禅锋”则是借助笔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陶情任诗格”则是在说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完全按照自己喜好的形式和规律来创作。

最后“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一句,则是邀请朋友们来到这里,共同欣赏那亭前的青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