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鳞应已备,鱼尾得令狂
出处:《雨霁闻溪流作》
宋 · 晁说之
山前霖雨霁,流水兴何长。
曲涧通兰若,馀音到草堂。
龙鳞应已备,鱼尾得令狂。
奏凯入关阵,寻仙泛海航。
月添波荡漾,风共影瀰茫。
不作羁臣泪,明朝涸复常。
曲涧通兰若,馀音到草堂。
龙鳞应已备,鱼尾得令狂。
奏凯入关阵,寻仙泛海航。
月添波荡漾,风共影瀰茫。
不作羁臣泪,明朝涸复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前:山的前面。霁:雨过天晴。
流水:流水。
兴:兴致。
兰若:寺庙。
馀音:剩余的乐声。
草堂:作者的居所。
龙鳞:形容水波。
鱼尾:鱼儿的尾巴。
得令:得到命令,此处指欢快。
奏凯:凯旋。
入关:进入关隘。
寻仙:寻找仙人。
泛海航:出海航行。
月添:月光增添。
荡漾:波纹荡漾。
风共:风与。
瀰茫:模糊不清。
羁臣:被束缚的臣子。
涸:干涸。
复常:恢复正常。
翻译
山前雨过天晴,流水带给我无尽的兴致。弯曲的溪流通向寺庙,美妙的余音飘荡到我的草堂。
龙鳞般的水波已经准备好,鱼儿因欢快而跃动。
如同凯旋入关的壮志,我期待着出海寻仙的旅程。
月光下,波光粼粼,风中,身影摇曳。
我不愿让这泪水成为束缚,明天太阳升起后一切如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间清新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喜悦。首联"山前霖雨霁,流水兴何长",通过"霖雨霁"展现出雨过天晴的清新,"流水兴何长"则寓含诗人对流水潺潺的欣赏和悠然心境。接下来的"曲涧通兰若,馀音到草堂",写曲径通向寺庙,流水声犹在耳边回荡,暗示着宁静与禅意。
"龙鳞应已备,鱼尾得令狂",运用比喻,形容溪流如龙鳞般闪耀,鱼儿因水势欢腾,形象生动。"奏凯入关阵,寻仙泛海航",诗人将溪流比作凯旋的军队和探索的航船,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和对未知的好奇。
"月添波荡漾,风共影瀰茫",描绘夜晚月光下的溪流,波光粼粼,与风共同摇曳,营造出迷蒙而静谧的画面。最后两句"不作羁臣泪,明朝涸复常",诗人表达自己不会因眼前的美景而感伤,因为知道明天溪流会如常流淌,寓意着生活的常态和坚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溪流的景色,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