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祥何必问圆穹,自是承流得失中
出处:《和知宗喜雨 其一》
宋 · 阳枋
灾祥何必问圆穹,自是承流得失中。
旱魃凭谁投远裔,灵科聊复启仙宫。
天怜南国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浍通。
多谢宗英相慰劳,也应休戚略相同。
旱魃凭谁投远裔,灵科聊复启仙宫。
天怜南国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浍通。
多谢宗英相慰劳,也应休戚略相同。
注释
灾祥:指吉祥或不祥的事情。何必:何必要。
圆穹:天空的圆形部分,常用来象征天意。
承流:承受和遵循潮流,这里指人事的变迁。
得失:成功与失败,收获与失去。
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灾之神。
远裔:远方的后代或分支。
灵科:道教中用于祈雨的符咒或仪式。
仙宫:神话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南国:南方地区。
人民:百姓。
困:困苦,艰难。
西郊:城市的西部郊区。
畎浍:田间的小沟渠。
宗英:尊敬的英明人物,可能指有威望的人。
慰劳:慰问和安抚。
休戚:忧喜、祸福。
略:大致,稍微。
翻译
何必去问天穹的圆缺,祸福其实都源自人间的得失。干旱之神该向哪里寻求归宿,暂且打开仙宫的灵符求雨。
上天怜悯南方的百姓困苦,雨水终于从西郊的沟渠流淌开来。
深深感谢宗英你的关怀慰问,我们的忧乐大概也相似相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阳枋所作,名为《和知宗喜雨(其一)》。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灾祥何必问圆穹,自是承流得失中。”此句暗示天气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需要特意去询问其意义,而应顺其自然地理解其中的得与失。
“旱魃凭谁投远裔,灵科聊复启仙宫。”“旱魃”指的是干旱的精灵,此处比喻干旱之灾。诗人质疑在干旱之年,应向何方求雨,以解民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干旱带来的苦难的关切,以及对雨水恩泽的渴望。
“天怜南国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浍通。”这里,“天怜”意味着上天也在关怀遭受干旱之灾的人民。诗人描绘了雨水到来的场景,雨水如同恩赐,解除了人们的困境。
“多谢宗英相慰劳, 也应休戚略相同。”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知县宗英在百姓遭遇干旱时所表现出的关怀与努力表示感激,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和宗英一样,对民间疾苦有所缓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以及对善政的期待。阳枋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份关怀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