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茂行之皎皎兮,而今已而
出处:《挽时佥判 其一》
宋 · 王柏
灵辰不留兮,挽者何悲。
羌茂行之皎皎兮,而今已而。
惟孝友百行之首兮,何习俗之日醨。
惟不亏其降衷兮,何足尚乎浮辞。
灵辰不留兮,斯人永归。
薤露一声兮,行人泪垂。
羌茂行之皎皎兮,而今已而。
惟孝友百行之首兮,何习俗之日醨。
惟不亏其降衷兮,何足尚乎浮辞。
灵辰不留兮,斯人永归。
薤露一声兮,行人泪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柏的作品,名为《挽时佥判(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失去亲人深切的情感,以及对于朋友间坚持不变的信念。
“灵辰不留兮,挽者何悲。”开篇就描绘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哀伤,“灵辰”指的是美好的时光,而“挽者”则是挽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失落之情。
接着,“羌茂行之皎皎兮,而今已而。”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强化了诗人对逝去事物的留恋之情。"羌茂"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皎皎"则是形容美好的样子,但“而今已而”却表明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惟孝友百行之首兮,何习俗之日醨。”诗人认为在各种美德中,朋友之间的忠诚和孝顺最为重要,这种情感不应该被世俗的习惯所埋没。
“惟不亏其降衷兮,何足尚乎浮辞。”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珍视,他认为真正的心意和情感是无需过多言辞的,而那些华而不实的话语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两句,“灵辰不留兮,斯人永归。薤露一声兮,行人泪垂。”再次强调了时光易逝,人生难以长久相聚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无奈与悲伤,"薤露"即是晨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行人泪垂”则是旅途中的人因思念而落泪。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朋友情谊的珍视以及对生离死别的哀伤,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他对于人生变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