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嵩少宜秋色,献寿还应旋制声
出处:《送刘承议解职归养》
宋 · 秦观
征马萧萧柳外鸣,议郎归养洛阳城。
登山尚记飞云处,罢吏端如弃唾轻。
为米折腰知我拙,下车入里见君荣。
堂前嵩少宜秋色,献寿还应旋制声。
登山尚记飞云处,罢吏端如弃唾轻。
为米折腰知我拙,下车入里见君荣。
堂前嵩少宜秋色,献寿还应旋制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征马:远行的马。议郎:古代官职,此处指即将退休的官员。
飞云处:形容高远的山峰。
弃唾轻:比喻毫不在意,轻松放下。
为米折腰:形容为了生计而屈身。
下车入里:指官员回到家乡。
见君荣:看到朋友的荣耀。
嵩少:嵩山和少室山,均为河南名山。
献寿:献上祝寿诗。
旋制声:立即创作诗歌。
翻译
马匹在柳树外发出萧瑟的声音,议郎你即将返回洛阳养老。回忆起登山时飞云缭绕的地方,卸任官员的我如同丢弃唾沫般轻松。
深知为口粮低头工作我能力有限,回到家乡见到你的荣耀让我欣喜。
庭院前嵩山少室山的秋色正美,为你献上祝寿诗我将立刻构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刘承议解职归养的情景。首句“征马萧萧柳外鸣”,以马嘶声衬托出离别的氛围,马匹在柳树边的轻响似乎在低语着离愁。接着,“议郎归养洛阳城”点明了友人的去向,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登山尚记飞云处”暗示了他们曾共度的美好时光,即使在归乡的路上,友人仍能忆起昔日共游之处。诗人以“罢吏端如弃唾轻”表达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认为卸下职责后轻松无比,如同丢弃无足轻重的唾沫。
“为米折腰知我拙”借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明友人选择归隐是出于对清贫生活的坦然接受,也暗含对诗人自己才能的自谦。“下车入里见君荣”则赞美友人在家乡受到的欢迎和尊敬,显示出其在当地的地位和声望。
最后两句“堂前嵩少宜秋色,献寿还应旋制声”描绘了友人归家后,面对秋天的嵩山少室美景,将为亲友的寿宴准备庆祝的热闹场景。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士大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