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门彻九里,始见灵山隅
清漪照两岸,秀色含菰蒲。
骚人富笔力,领略惊须臾。
短长随万象,肯议鹤与凫。
二客各英妙,温温古为徒。
从公文字饮,所乐非歌呼。
酒酣挹诸山,高下如迎趋。
篮舆复迤逦,远访飞来孤。
炎蒸近亭午,天地如大炉。
石泉饮吾庐,快意犹过屠。
松门彻九里,始见灵山隅。
佳名自开皇,籍甚闻中区。
幽芳不时艳,地胜乃滋濡。
招提数四海,雄观宜且无。
归途憩寿星,寒碧森万株。
萧骚聒众响,孰辨笙与竽。
抬眸瞩新榜,蔚蔚气自殊。
将军恋清绝,劝客颓玉壶。
道人烹露芽,满盏浮云腴。
傥无方外姿,未可同此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望湖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聚会情景,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首句“高楼冠浮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望湖楼的高耸入云,仿佛凌驾于天际之上。接着“下瞰百顷湖”,俯视广阔湖面,引出对湖光山色的描写。“清漪照两岸,秀色含菰蒲”两句,通过水波映照两岸美景,以及湖边绿草如茵的景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
“骚人富笔力,领略惊须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赞美之情。“短长随万象,肯议鹤与凫”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变化的欣赏,不拘泥于具体事物的形态差异。
接下来,“二客各英妙,温温古为徒”描述了两位友人的才华横溢,他们如同古代的学者,温文尔雅。“从公文字饮,所乐非歌呼”表明了聚会的性质,是通过文学交流而非音乐娱乐来享受快乐。
“酒酣挹诸山,高下如迎趋”描绘了饮酒后的豪情,仿佛与群山相呼应。“篮舆复迤逦,远访飞来孤”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入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
“炎蒸近亭午,天地如大炉”通过炎热的天气,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石泉饮吾庐,快意犹过屠”表达了在清凉的泉水中得到的愉悦感,超过了其他任何享受。
“松门彻九里,始见灵山隅”描绘了经过漫长的山路,终于到达灵山的边缘。“佳名自开皇,籍甚闻中区”赞扬了灵山的美名流传已久,广为人知。“幽芳不时艳,地胜乃滋濡”则赞美了山中幽香的花朵,即使不在花期,也因环境的优越而生长茂盛。
“招提数四海,雄观宜且无”表达了对寺庙的崇敬之情,认为其雄伟壮观。“归途憩寿星,寒碧森万株”描述了返回途中,在寿星处休息,周围是苍翠的树木。
“萧骚聒众响,孰辨笙与竽”通过风吹树叶的声音,比喻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抬眸瞩新榜,蔚蔚气自殊”则描绘了抬头看到的新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势。
最后,“将军恋清绝,劝客颓玉壶”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喜爱,邀请客人一同享受。“道人烹露芽,满盏浮云腴”描述了僧人煮茶的情景,茶汤中漂浮着云朵般的茶沫。“傥无方外姿,未可同此娱”则强调了只有具备超凡脱俗气质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生活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