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出处:《池塘七夕》
唐 · 温庭筠
月出西南露气秋,绮罗河汉在斜沟。
杨家绣作鸳鸯幔,张氏金为翡翠钩。
香烛有花妨宿燕,画屏无睡待牵牛。
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杨家绣作鸳鸯幔,张氏金为翡翠钩。
香烛有花妨宿燕,画屏无睡待牵牛。
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月出:月亮升起。西南:方位词,西方偏南。
露气:秋天夜晚的露水气息。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比喻银河。
河汉:银河。
杨家:指代某姓杨的人家。
绣作:刺绣制作。
鸳鸯幔:绣有鸳鸯图案的帷幔。
张氏:指代某姓张的人家。
金:黄金。
翡翠钩:用翡翠制成的鱼钩。
香烛:点燃的香和蜡烛。
花:指香烛上的装饰或烟雾。
宿燕:过夜的燕子。
画屏:装饰有图画的屏风。
无睡:无人入睡。
牵牛:星名,古人常以此象征夫妻。
万家:众多家庭。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古代妇女用来捣洗衣物。
三篙水:形容水位深。
横塘:地名,此处泛指水边之地。
似旧游:仿佛回到了过去。
翻译
秋夜月儿从西南升起,银河如绮罗般挂在斜坡的沟壑。杨家精心绣制的鸳鸯帷幔,张氏以黄金打造的翡翠鱼钩装饰。
香烛上的花朵妨碍了归巢的燕子,画屏空无一人,等待着牵牛星的出现。
满城的砧声和三篙深的水面交织,一夜之间,横塘景色仿佛旧时重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月亮从西南方向升起,带来了清凉的秋意。河汉星座斜倚于天际,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诗人通过杨家女子精心织就的鸳鸯幔和张氏女子用黄金打造的翡翠钩,展现了当时女性的巧手与高雅的生活情趣。
香烛燃烧时散发出的香气,让宿燕不愿离去,而画屏之内却无人入睡,只因等待牵牛星出现。万家砧杵声在三篙水旁回响,一切似乎都回到从前旧游的景象。
温庭筠以此诗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七夕(乞巧节)的怀念之情,通过对夜晚美好场景的描绘,暗示了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尽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