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鞭安得致此物,掩画四顾徒歔欷
出处:《明皇九马图》
宋 · 刘子翚
书生兀兀园不窥,见马岂辨骝与骓。
开图九骏立突兀,摸索知是真龙儿。
奔雷蹴踏原野动,曳练惨错风沙随。
华缨金络岂不好,矫首奋迅那容羁。
吾闻取骥如择士,竞爱妥帖惊权奇。
士怀倜傥众论斥,马有憔悴群驽欺。
六闲豢养固恩厚,横气摧折常鸣悲。
丹青傥不逢妙手,万世岂识真龙姿。
因思中原政格斗,铁骑倏忽银山移。
著鞭安得致此物,掩画四顾徒歔欷。
开图九骏立突兀,摸索知是真龙儿。
奔雷蹴踏原野动,曳练惨错风沙随。
华缨金络岂不好,矫首奋迅那容羁。
吾闻取骥如择士,竞爱妥帖惊权奇。
士怀倜傥众论斥,马有憔悴群驽欺。
六闲豢养固恩厚,横气摧折常鸣悲。
丹青傥不逢妙手,万世岂识真龙姿。
因思中原政格斗,铁骑倏忽银山移。
著鞭安得致此物,掩画四顾徒歔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兀兀:专心致志。骝:优良的马。
骓:劣马。
突兀:生动逼真。
真龙儿:比喻杰出的人或马。
蹴踏:奔跑。
曳练:拖曳马尾。
惨错:凄厉。
华缨金络:华丽的装饰。
矫首:昂首。
羁:束缚。
取骥如择士:选马如选人。
妥帖:合适。
权奇:非凡才能。
倜傥:洒脱不拘。
群驽:众多劣马。
欺:欺凌。
六闲:古代对马的优待场所。
摧折:压抑。
悲:悲鸣。
丹青:绘画。
妙手:高明的画家。
真龙姿:真正的龙之风采。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铁骑:骑兵。
银山移:快速移动。
著鞭:挥鞭驱马。
徒歔欷:空自叹息。
翻译
书生专心致志于园中,见到马匹怎能分辨出良驹与劣马。打开图卷,九匹骏马栩栩如生,我摸索着确认这是真正的龙种。
它们奔跑如雷霆,震动原野,拖曳着长长的马尾,在风沙中显得凄厉。
华丽的缰绳和金色的络头虽好,但它们昂首疾驰,怎肯被束缚?
我听说挑选骏马就像选拔人才,追求的是才情出众、出类拔萃。
然而,人才若特立独行,常遭众人非议;骏马若疲惫憔悴,会被庸马欺凌。
被精心饲养在六闲之地,固然待遇优厚,但它们内心常感压抑,悲鸣不已。
如果画作没有遇到高明的画家,那么千秋万代可能都无法见识到真正的龙之风采。
想到中原的战乱,骑兵如银山般迅速移动,令人感叹。
如何能驾驭这样的骏马?环顾四周,只能叹息不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书生在园中偶遇高贵马匹的情景,通过对比和想象中的“真龙儿”,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如“奔雷蹴踏原野动”、“矫首奋迅那容羁”等,形象地描绘出马匹的英姿飒爽。
诗人通过“取骥如择士”的比喻,表达了选马与选拔人才的严格标准和挑剔眼光,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上对于优秀人才的追求和重视。然而,诗中又不免带有一种哀愁,如“横气摧折常鸣悲”、“掩画四顾徒歔欷”,表现了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感慨。
最后,诗人提及“明皇九马图”,通过这幅著名的马画,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怀念,以及对无法亲眼目睹真迹的无奈。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透露出他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