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衣带云霞色,随例尘中归未得
出处:《送慧林化士》
宋 · 饶节
王舍城中车马尘,霏霏似我涧底云。
此尘可贵不可贱,中著功名富贵人。
上人衣带云霞色,随例尘中归未得。
祇园为有老作家,闹市丛中自禅寂。
向来禅律相错居,空庭月作五日墟。
市声浩浩如滩濑,谁信禅房静有馀。
道人要是白云侣,红尘不是安身处。
未能随我便那伽,早入千峰万峰去。
此尘可贵不可贱,中著功名富贵人。
上人衣带云霞色,随例尘中归未得。
祇园为有老作家,闹市丛中自禅寂。
向来禅律相错居,空庭月作五日墟。
市声浩浩如滩濑,谁信禅房静有馀。
道人要是白云侣,红尘不是安身处。
未能随我便那伽,早入千峰万峰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繁华与宁静之间的对比,以及对遁世与入世态度的探讨。诗人以“王舍城中车马尘”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都市的喧嚣与繁忙,与“霏霏似我涧底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纷扰。接着,“此尘可贵不可贱,中著功名富贵人”,表达了对世俗价值的反思,指出在尘世中,功名富贵之人同样值得尊重。
“上人衣带云霞色,随例尘中归未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形象,其衣着如同云霞般飘逸,但仍旧身陷尘世,无法完全脱离。这反映了高僧虽心向清静,但仍需面对世俗生活的现实。“祇园为有老作家,闹市丛中自禅寂”,进一步强调了高僧在喧嚣中的宁静,以及对禅修的坚持。
“向来禅律相错居,空庭月作五日墟”描述了禅修环境的清幽,即使在繁忙的都市中,也能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市声浩浩如滩濑,谁信禅房静有馀”则通过对比市声与禅房的静谧,突出了禅修之于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最后,“道人要是白云侣,红尘不是安身处”表达了诗人对遁世生活的向往,认为真正的安乐在于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而非物质的繁华。“未能随我便那伽,早入千峰万峰去”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希望他能早日寻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繁华与宁静、入世与遁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