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出处:《送人之军》
唐 ·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常:经常。经:经历。
绝脉塞:荒凉阻隔。
复:又。
见:看见。
断肠流:令人心碎的江流。
送子:送别你。
成今别:今日的离别。
令:使。
昔愁:过去的忧愁。
陇云:陇上之云。
晴半雨:时晴时雨。
边草:边疆的草。
夏先秋:提前入秋。
万里长城:象征着遥远的边防。
寄:寄托。
无贻:但愿不带来。
汉国:汉家,这里指国家。
忧:忧虑。
翻译
常常穿越荒凉的阻隔,又见到令人心碎的江流。今日送你离去,勾起了我往昔的忧愁。
陇上的云时晴时雨,边疆的草提前迎来秋天。
我把万里长城作为寄托,但愿不会给汉家带来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哀伤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两句“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通过将心中的悲痛比喻为身体上的创伤,以极具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撕裂与疼痛。
接着,“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一句,诗人在送别之际,不仅感受到了当前离别的悲凉,更是引出了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思念。这里的“子”可能指的是亲友或同僚,共同经历过一些事情的人。
中间两句“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边塞的萧瑟气氛。诗人用“陇云”和“边草”来烘托出一幅军旅生活的画面,同时也映射出了内心的情感变化。
最后,“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和担忧。这里的“万里长城”不仅是地理上的标志,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象征着边疆的防御与国家的安危。而“无贻汉国忧”则显示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抒发了对往昔美好的留恋,对现实离别的哀伤,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是一篇情感深沉、想象力丰富的边塞行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