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便染公子指,有意欲割昆奴耳
出处:《儿辈剡木作匙》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一震之威乃如此,坐閒或失将军匕。
不能便染公子指,有意欲割昆奴耳。
小儿造物穷物理,斗柄之揭如其尾。
虽然剑头有炊米,有愁遇著捩手鬼。
不能便染公子指,有意欲割昆奴耳。
小儿造物穷物理,斗柄之揭如其尾。
虽然剑头有炊米,有愁遇著捩手鬼。
鉴赏
这首诗《儿辈剡木作匙》是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诗中以儿辈用剡木制作匙子为引子,展开了一番对生活琐事的哲思。
首句“一震之威乃如此”,似乎在暗示某种力量的突然爆发,但紧接着的“坐閒或失将军匕”则转而描述了在闲暇时可能忽视了重要事物,如同将军不慎丢失了匕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日常疏忽的感慨。
“不能便染公子指,有意欲割昆奴耳。”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某些事物的无奈与矛盾心理。一方面,诗人似乎在说无法轻易触碰某些人的手指(可能象征着权力或地位),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想要割断某些关系(“昆奴耳”可能暗喻某种束缚或依赖)的意图,体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挣扎。
“小儿造物穷物理,斗柄之揭如其尾。”这两句诗转向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诗人提到儿童对自然界的探索,斗柄(北斗七星之一)的升起就像尾巴一样规律地指示时间的变化,展现了对宇宙规律的敬畏与理解。
最后,“虽然剑头有炊米,有愁遇著捩手鬼。”这两句诗以剑头可以煮饭(比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遇到“捩手鬼”(可能象征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困境)形成对比,表达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的乐观与坚韧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