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醒而寐复见之,六十衰年义何取
峡里停舟待故人,故人书至翻言梦。
梦中授笔何老翁,峨冠广袖言雍容。
为言房隘笔毫损,宽之所以全其锋。
故人受笔欣然久,五色光芒犹在手。
既醒而寐复见之,六十衰年义何取。
我持书札三四看,为君喜气横眉端。
不闻帝命司徒契,五教之敷惟在宽。
天人至理数必五,天曰五行人五事。
包罗万有入纤毫,驱使六经为臂指。
江淹鲍照不知此,中书君老而秃矣。
为君大封管城子,夷吾器小安足齿。
研用补天五色石,书用尚方五色纸。
舂陵霸上云气多,会写龙文入青史。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五色笔歌为王础兄纪梦》。诗中以梦境为引,描绘了对“五色笔”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友人王础兄的深厚情谊。
诗开篇即以“十月江清不成冻,寒潮入峡微风送”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江面清澈、寒潮轻拂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峡里停舟待故人,故人书至翻言梦”,通过停舟待友的情景,巧妙地引入了梦境的主题,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场关于梦想与才华的对话。
梦境中,“梦中授笔何老翁,峨冠广袖言雍容”,老翁形象的描绘,不仅体现了梦境中的庄重与神秘,也暗示了老翁的智慧与学识。老翁的话语“为言房隘笔毫损,宽之所以全其锋”,寓意着在创作过程中,宽广的胸怀与全面的视野对于保持才华的锋芒至关重要。这一段不仅展现了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随后,“故人受笔欣然久,五色光芒犹在手”,描述了友人接过五色笔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五色光芒仿佛仍留在手中,象征着灵感与创造力的传递。紧接着,“既醒而寐复见之,六十衰年义何取”,表达了即使在梦醒之后,那份灵感与激情依然难以忘怀,即便是在年老之时,仍能感受到其价值与意义。
最后,“我持书札三四看,为君喜气横眉端”,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五色笔”所代表的创造力的向往。诗中引用“不闻帝命司徒契,五教之敷惟在宽”、“天人至理数必五”等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五色笔”及其背后理念的理解,强调了宽广胸怀与全面视野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梦境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形象、艺术创作、人生哲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展现了诗人对才华、友谊和理想追求的深切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中“五色”概念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