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者海,生尘生烟,遮山蜃气而蛟涎
出处:《东山松石歌和郑生》
清 · 丘逢甲
大阴黑、耀灵匿,天上风云惨无色。
飞虎伏、神龙蛰,龙化为松虎化石。
君不见南海之滨、东山之阴,松苍苍兮石碧。
松石间,谁所祠?睢阳张许双灵旗。
前游者驱鳄韩昌黎,后则啼鹃带血之文文山来题词。
诸公皆与此松此石深相知。
当松髯兮怒张、石齿兮愤吐,恍惚见斥庭凑,骂禄山而拒蒙古。
安知佛骨未焚、别出胡神欲代今天作之主。
大海茫茫,环起胡虏,叛臣不必定在节使府。
坐令绛灌无文、随陆不武,衣冠道丧道实苦。
松耶、石耶?安得风云复奉尔为龙而为虎?吁嗟乎!长白山上有石虎立而参天,下为松花江,松涛万壑飞龙泉。
天昔生真人于其间,真人去今几世而几年。
漫漫者海,生尘生烟,遮山蜃气而蛟涎。
何来精卫口衔木石欲填海。
哀哉!海深不可填。
我登东山,远睇长白,北向哀泪,匪泪伊血。
古人不我待,谁文章而谁气节。
但见石非石兮、松非松,乃古人肝胆之轮囷、冠绂之从容,愿拜石作丈、松作公。
我昔在韩山,有石曰双旌。
种松其间,畀成梁栋,支大厦之倾而惜其迟生。
松灵石顽,谁使松化石?长此冥冥。
匪石实顽,石能补西北之天倾。
无奈娲皇日听笙簧谢不能,百神不敢言石言其事。
松声谡谡嗟天醉,风云兮不来,空山兀抱龙虎气。
飞虎伏、神龙蛰,龙化为松虎化石。
君不见南海之滨、东山之阴,松苍苍兮石碧。
松石间,谁所祠?睢阳张许双灵旗。
前游者驱鳄韩昌黎,后则啼鹃带血之文文山来题词。
诸公皆与此松此石深相知。
当松髯兮怒张、石齿兮愤吐,恍惚见斥庭凑,骂禄山而拒蒙古。
安知佛骨未焚、别出胡神欲代今天作之主。
大海茫茫,环起胡虏,叛臣不必定在节使府。
坐令绛灌无文、随陆不武,衣冠道丧道实苦。
松耶、石耶?安得风云复奉尔为龙而为虎?吁嗟乎!长白山上有石虎立而参天,下为松花江,松涛万壑飞龙泉。
天昔生真人于其间,真人去今几世而几年。
漫漫者海,生尘生烟,遮山蜃气而蛟涎。
何来精卫口衔木石欲填海。
哀哉!海深不可填。
我登东山,远睇长白,北向哀泪,匪泪伊血。
古人不我待,谁文章而谁气节。
但见石非石兮、松非松,乃古人肝胆之轮囷、冠绂之从容,愿拜石作丈、松作公。
我昔在韩山,有石曰双旌。
种松其间,畀成梁栋,支大厦之倾而惜其迟生。
松灵石顽,谁使松化石?长此冥冥。
匪石实顽,石能补西北之天倾。
无奈娲皇日听笙簧谢不能,百神不敢言石言其事。
松声谡谡嗟天醉,风云兮不来,空山兀抱龙虎气。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东山松石歌和郑生》,通过对东山松石的描绘,寄寓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诗中以阴云密布、风云惨淡的自然景象开篇,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危机。接着,诗人将松树和石头赋予神秘力量,如龙虎般潜藏或石化,暗示历史人物如韩愈、文天祥等的坚韧精神。
诗人提到“睢阳张许双灵旗”和“驱鳄韩昌黎”、“啼鹃带血之文文山”,借这些历史典故表达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同时也揭示了对民族危亡的忧虑。他批评当权者无能,呼吁风云再起,恢复龙虎之威,暗指朝廷的腐败和外族入侵。
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长白山的石虎和松涛,寄寓对真人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然而,现实却是“海深不可填”,表达了对时局无法改变的哀叹。诗人感叹古人虽已不在,但他们的精神犹存,希望后人能学习他们的坚毅和气节。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松石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民族和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