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秋心病后知,谁寻踪迹到东篱
出处:《霜溪酌酒》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寂寞秋心病后知,谁寻踪迹到东篱。
溪声入竹交相答,鹤影窥人两自疑。
客思惹多衰芳岸,吟魂销尽夕阳枝。
一缶桑落宁辞醉,或者风流亦在兹。
溪声入竹交相答,鹤影窥人两自疑。
客思惹多衰芳岸,吟魂销尽夕阳枝。
一缶桑落宁辞醉,或者风流亦在兹。
鉴赏
这首诗《霜溪酌酒》由明末清初诗人何巩道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独自在霜溪边饮酒的场景,充满了孤独与深沉的情感。
首联“寂寞秋心病后知,谁寻踪迹到东篱”,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经历了病痛之后,内心更加感到孤独,仿佛连东篱的踪迹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的“东篱”借用了陶渊明《饮酒》中的典故,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心灵的归宿。
颔联“溪声入竹交相答,鹤影窥人两自疑”,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溪水潺潺,竹林摇曳,似乎在相互应和;而远处的白鹤,似乎也在观察着诗人的一举一动,彼此间充满了微妙的互动。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颈联“客思惹多衰芳岸,吟魂销尽夕阳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秋天的衰败,诗人的思绪也变得沉重,仿佛被周围的衰败景象所感染。夕阳西下,诗人的灵魂似乎也被这最后的余晖所消融,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尾联“一缶桑落宁辞醉,或者风流亦在兹”,则以饮酒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尽管面对着孤独与哀愁,但诗人依然愿意沉浸于酒中,享受片刻的欢愉。这里“桑落”指的是酒名,诗人似乎在用酒来暂时忘却烦恼,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与风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墨客特有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