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居山阳,时事不挂齿
出处:《答仲车》
宋 · 张耒
先生居山阳,时事不挂齿。
读书逾五车,不肯著一字。
今朝苦叹嗟,告我将老矣。
我意与子殊,欲去依禅子。
读书逾五车,不肯著一字。
今朝苦叹嗟,告我将老矣。
我意与子殊,欲去依禅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先生:指代某位有学问的人。居:居住。
山阳:地名,可能指山的南面。
时事:当时的政事或社会情况。
挂齿:提及或关心。
逾:超过。
五车:形容书籍极多,古代以车载书,一车为一车书。
著:写,记录。
今朝:今晨,今时。
苦叹嗟:深深地叹息。
告:告诉。
老矣:年纪大了。
我意:我的想法。
子:你。
殊:不同。
禅子:修习禅学的人。
翻译
先生住在山阳,世事从不挂在嘴边。他读过许多书,超过五车之多,却一字不愿写下。
今天他深深感叹,告诉我自己已近垂暮之年。
我的想法与你不同,想要离去追随禅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答仲车》。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学术理想与现实差距,以及对时光易逝、人生将老的感慨。
“先生居山阳,时事不挂齿。”开篇便描绘出一位隐逸之士安居山阳,不为世俗琐事所扰。这位先生仿佛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学者形象,他远离尘嚣,专注于学术追求。
“读书逾五车, 不肯著一字。”这里的“五车”指的是大量的书籍,而“不肯著一字”则表明这位先生虽博览群书,却不轻易著述。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积累与创作态度的尊重,即非深思熟虑,不轻易下笔。
“今朝苦叹嗟,告我将老矣。”诗人的感慨由此展开,他意识到时光不待人,自己也即将步入老年。这一句流露出对生命有限与学业未竟的无奈和悲凉。
“我意与子殊,欲去依禅子。”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与朋友(子)之间的心意不同,他希望能够像禅子那样超脱世俗,寻求内心的宁静。这也许是诗人面对现实无力回天时的一种逃避与超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先生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理想的追求、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内心世界的向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宋代文人面对个人抱负与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