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幽葩兹有待,杂卉漫多奇全文

幽葩兹有待,杂卉漫多奇

宋 · 韦骧
不惮移根远,姑怜向日姿。
春风从自得,夜雨况相资。
敏速飞霜钁,婆娑拥碧枝。
幽葩兹有待,杂卉漫多奇
野藿非余尚,庭兰盍尔知。
倾心安所守,卫足岂其私。
得地何妨徙,干霄固可疑。
采幢须夏节,绿饼与秋期。
莫以丛生陋,唯其秀出宜。
迁非拔茅进,爱岂揠苗为。
色解凌溪锦,花应当酒卮。
绕栏窠尚小,傍砌影犹卑。
援护情宜倍,栽培力已施。
桃蹊容烂熳,竹径耸参差。
不待毛嫱妒,何嫌鲁相辞。
土筛忧压嫩,竹插为扶攲。
疏密齐行列,芳华递疾迟。
纤茎簪閒导,繁蕊珥交垂。
恐践禽须逐,防侵草必夷。
养完先固本,采折俟乘时。
屡戒园夫守,频烦墨客窥。
拾来同地芥,吟就比江蓠。
泛与萧蒿长,偏饶雨露滋。
何如君子德,修直任荣衰。

拼音版原文

dàngēnyuǎnliánxiàng姿

chūnfēngcóngkuàngxiāng姿

mǐnfēishuāngjuésuōyōngzhī

yōuyǒudàihuìmànduō

huòfēishàngqiānláněrzhī

qīngxīnānsuǒshǒuwèi

fánggānxiāo

cǎizhuàngxiàjié绿bǐngqiū

cóngshēnglòuwéixiùchū

qiānfēimáojìnàimiáowèi

jiělíngjǐnhuāyìngdāngjiǔ

ràolánshàngxiǎobàngyǐngyóubēi

yuánqíngbèizāipéishī

táorónglànmànzhújìngsǒngcānchà

dàimáoqiángxiánxiāng

péiyōunènzhúchāwèi

shūxínglièfānghuáchí

xiānjīngzānjiāndǎofánruǐěrjiāochuí

kǒngjiànqínzhúfángqīncǎo

yǎngwánxiānběncǎizhéchéngshí

jièyuánshǒupínfánkuī

shíláitóngjièyínjiùjiāng

fànxiāohāochángpiānráo

jūnxiūzhírènróngshuāi

注释

不惮:不怕。
姑怜:暂且欣赏。
夜雨:夜晚的雨水。
干霄:高攀星空。
泛与:与……共处。
偏饶:特别丰富。
修直:正直。

翻译

不怕移植到远方,暂且欣赏它向阳的姿态。
春风中它自得其乐,夜晚的雨水更助其生长。
霜雪虽快,仍无法阻挡它碧绿的枝叶。
幽深的花朵等待时机,杂花虽多,却无此独特。
田野中的杂草并非我所喜,庭中的兰花你应知晓。
我全心投入,坚守本分,非为私利。
即使移到新地也不妨碍,但高攀星空则令人怀疑。
采集应在夏季,绿叶期待秋季的到来。
丛生并不低贱,只因秀美才值得。
迁移并非提拔,爱护并非拔苗助长。
它的颜色如同溪边锦缎,花朵似酒杯般诱人。
栏杆旁的小窝还小,旁边的影子也显得矮小。
加倍的呵护,已施加了培育之力。
桃树下花儿盛开,竹径上花儿错落有致。
无需担心毛嫱嫉妒,也不怕鲁相的拒绝。
土壤要筛选以保护嫩芽,竹竿插入以支撑。
花朵疏密有序,绽放速度或快或慢。
细茎上花朵点缀,繁花如耳环交错垂挂。
怕鸟儿践踏,必须防草侵扰。
养育根基稳固,采收需在适宜的时节。
多次告诫园丁守护,文人墨客也常来观赏。
它们与地芥同列,诗作比之江蓠。
它们与萧瑟的蒿草共长,雨露滋润更丰盈。
君子之德如何?无论荣枯都保持正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主人在雨后的庭园中精心培育蜀葵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生命成长的深刻感悟。

“不惮移根远,姑怜向日姿。”表明主人对于蜀葵的珍视,不仅因为它们曾经的美丽,更在于它们现在依然可贵。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尊重和珍爱。

春风和夜雨都是自然界中促进植物生长的因素,这里被用来形容主人细心的照料,既有温柔如春风的抚育,又有滋润如夜雨的滋养。“敏速飞霜钁,婆娑拥碧枝。”则是对蜀葵生长速度快和枝叶茂盛的描写。

“幽葩兹有待,杂卉漫多奇。”诗人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期待蜀葵成长并与其他花草共生的美好愿景。庭园中的野藿和兰花也被提及,表现出主人对庭院中所有生命都给予关注。

“倾心安所守,卫足岂其私。”这里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投入之深,用以比喻他对蜀葵的呵护和保护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得地何妨徙,干霄固可疑。采幢须夏节,绿饼与秋期。”则是说到主人对于蜀葵生长环境的选择,以及对不同季节采集的考虑,这显示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迁非拔茅进,爱岂揠苗为。”这里强调了不急于求成效,而是慢慢地培育蜀葵,让它们健康成长。随后几句则是对庭院中花草生长的具体描写,体现出主人细致入微的园艺技巧。

最后,“何如君子德,修直任荣衰。”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蜀葵培育过程中的美好情感,也反映出了他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追求,把蜀葵的成长比喻为个人修养和道德的提升。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庭园中蜀葵生长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力、自然美以及个人品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