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寻郢客和阳春,放眼于今复几人
出处:《奉和张少泉世丈七十寿言八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敢寻郢客和阳春,放眼于今复几人。
共主无端称禅让,正声从此感漂沦。
弃官彭泽完徵士,遗老襄阳号酒民。
高洁不谈天下事,可知明月是前身。
共主无端称禅让,正声从此感漂沦。
弃官彭泽完徵士,遗老襄阳号酒民。
高洁不谈天下事,可知明月是前身。
鉴赏
这首诗《奉和张少泉世丈七十寿言八首(其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奉和”二字表明了对他人作品的和韵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感慨,以及对高尚人格的颂扬。
首句“敢寻郢客和阳春”,以“郢客”比喻高雅的文人,以“和阳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暗示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精神的追寻与致敬。接下来,“放眼于今复几人”则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中能够保持高洁品质之人的赞叹与感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坚守自我、保持高尚情操的人已经不多见。
“共主无端称禅让,正声从此感漂沦”两句,借历史典故,暗指权力交接中的道德缺失,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风气的败坏。这里的“共主”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物,而“禅让”则是指一种较为理想化的权力和平转移方式。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
“弃官彭泽完徵士,遗老襄阳号酒民”引用了陶渊明和孟浩然的故事,前者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后者则以饮酒自娱,过着闲适的生活。这两句话赞美了这些历史人物的高洁品格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中缺乏真正自由与独立精神的感慨。
最后,“高洁不谈天下事,可知明月是前身”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人格的向往与追求,认为真正的高洁之人,内心纯净如明月,不为世俗之事所累,不谈天下大事,只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纯粹。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诗人对自己理想人格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的崇尚与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