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
出处:《苦怀六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我行荒野间,风埃苦浩浩。
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
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
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
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
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
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
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
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
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
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
鉴赏
这首诗名为《苦怀六首(其一)》,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后辈无知、人性冷漠的忧虑。
首句“我行荒野间,风埃苦浩浩”,诗人独自一人在荒野中行走,风沙弥漫,环境恶劣,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孤独。接着,“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担忧溢于言表,担心他们不懂珍惜时光,终将老去而无所成就。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一句,以霜木比喻世事的无情和人的衰老,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诗人感叹即使面对死亡,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诗人对当代人的无知和言行举止的幼稚表示讽刺,认为他们缺乏深思熟虑。“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进一步揭示了人性的冷漠,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亲情与友情。“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诗人哀叹人们忘记了父母养育之恩,内心充满痛苦与悲伤。
最后,“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冷漠与疏离。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