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八月寒露下,朵朵开红葩全文

八月寒露下,朵朵开红葩

出处:《栽木芙蓉
宋 · 王禹称
忆在长洲县,手植芙蓉花。
春栽秋成树,枝叶青婆娑。
八月寒露下,朵朵开红葩
轻团蜀江锦,碎剪赤城霞。
香侵宾朋坐,艳拂人吏衙。
凌霜伴松菊,满地如桑麻。
岁寒万木脱,斫笋留根查。
春雷一声动,又长新枝柯。
良因地脉宜,岂在人力多。
今来帝城里,赁宅如蜂窠。
阶前栽数根,换土拥新沙。
浇溉汲御沟,盖覆堆野莎。
经春不出土,入夏方有芽。
穷秋竟憔悴,花小尤不嘉。
地气移物性,自念良可嗟。
还同山野人,强为簪组加。
妨贤将致诮,薄俸未充家。
所以多病身,少年双鬓华。
紫微虽云贵,白发将奈何。
会当求山郡,卧理寻烟萝。
奉亲冀丰足,委身任蹉跎。
终焉太平世,散地恣狂歌。

拼音版原文

zàichángzhōuxiànshǒuzhírónghuā

chūnzāiqiūchéngshùzhīqīngsuō

yuèhánxiàduǒduǒkāihóng

qīngtuánshǔjiāngjǐnsuìjiǎnchìchéngxiá

xiāngqīnbīnpéngzuòyànrén

língshuāngbànsōngmǎnsāng

suìhánwàntuōzhuósǔnliúgēnchá

chūnléishēngdòngyòuchángxīnzhī

liángyīnmàizàirénduō

jīnláichénglìnzháifēng

jiēqiánzāishùgēnhuànyōngxīnshā

jiāogàigōugàiduīshā

jīngchūnchūxiàfāngyǒu

qióngqiūjìngqiáocuìhuāxiǎoyóujiā

xìngniànliángjiē

háitóngshānrénqiángwèizānjiā

fángxiánjiāngzhìqiàobáofèngwèichōngjiā

suǒduōbìngshēnshǎoniánshuāngbìnhuá

wēisuīyúnguìbáijiāngnài

huìdāngqiúshānjùnxúnyānluó

fèngqīnfēngwěishēnrèncuōtuó

zhōngyāntàipíngshìsànkuáng

注释

长洲县:古代地名。
芙蓉花:一种观赏植物,又称荷花。
八月寒露:农历八月的露水,天气转凉。
蜀江锦:形容芙蓉花的美丽色彩。
赤城霞:红色的晚霞。
凌霜:在寒冷的霜冻中。
新枝柯:新生的树枝。
地脉:土壤的自然活力。
蜂窠:密集如蜂巢的房屋。
御沟:古代皇宫附近的水道。
委身:交付自己,任由命运安排。
蹉跎:时间的流逝,指岁月的消磨。
太平世:社会安定的时代。
散地:荒野之地。
狂歌:尽情歌唱。

翻译

回忆在长洲县时,亲手种植了芙蓉花。
春天播种秋天成树,枝叶繁茂绿意浓。
八月寒露降,朵朵红花绽放。
轻盈如蜀江锦,色彩斑斓似赤城晚霞。
香气弥漫宾客座,鲜艳映照官署旁。
与霜雪中的松菊共舞,满地繁花如桑麻。
寒冬万木凋零,只留下竹笋根部。
春雷一响,新生枝条蓬勃生长。
得益于适宜的地脉,而非人力过多。
如今身处帝都,赁屋居住如蜂巢密密。
门前种几株,更换土壤堆新沙。
汲取御沟之水灌溉,覆盖以野草。
春天迟迟不见出土,夏天才见嫩芽。
深秋花朵枯萎,小花尤其不美。
地气改变植物习性,感叹自身命运。
如同山野之人,勉强戴上官帽。
妨碍贤能者将受责备,微薄俸禄难以养家。
因此多病缠身,青春已逝双鬓斑白。
紫微星虽然尊贵,白发却让人无奈。
将来定要寻求山郡,隐居山林享受宁静。
侍奉亲人希望丰足,任凭岁月蹉跎。
最终在太平盛世,随意在荒野放声歌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和个人生命体验的反思。开篇即以"忆在长洲县,手植芙蓉花"展现了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情怀,通过栽种芙蓉花这一行为,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培养。

接下来的几句“春栽秋成树,枝叶青婆娑。八月寒露下,朵朵开红葩”描绘了时间流转和生命生长的过程,从春日的种植到秋天的结果,再到深秋芙蓉花在寒冷露水中盛开的情景,展现出自然界的轮回与生机。

"轻团蜀江锦,碎剪赤城霞。香侵宾朋坐,艳拂人吏衙"则是对栽种的芙蓉花在空间中的美丽形态和香气扑鼻的细腻描绘,通过将其比作蜀江锦、赤城霞,强调了其华美与高贵。

"凌霜伴松菊,满地如桑麻。岁寒万木脱,斫笋留根查"又转向冬天景象,诗人通过对雪中芙蓉的描写,以及对其他植物生长状况的观察,表达了生命力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接着,"春雷一声动, 又长新枝柯。良因地脉宜,岂在人力多"则是对春天到来后自然界再次复苏的描绘,以及对土地条件和人的作用的思考。

随后的几句“今来帝城里,赁宅如蜂窠。阶前栽数根,换土拥新沙。浇溉汲御沟,盖覆堆野莎”则是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环境的描述,从居住条件到日常的劳作,都透露出一种对现实不满和怀念自然的 情绪。

"经春不出土,入夏方有芽。穷秋竟憔悴,花小尤不嘉"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种植的芙蓉花在不同季节中成长状况的观察,以及对其成果的感慨。

最后,“地气移物性,自念良可嗟。还同山野人,强为簪组加”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影响万物性格的思考,以及对于自己现状的无奈和努力适应环境的决心。

"妨贤将致诮,薄俸未充家。所以多病身,少年双鬓华"则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人反思自己的处境,并表达了对于健康和家庭责任的担忧。

接下来的几句“紫微虽云贵,白发将奈何。会当求山郡,卧理寻烟萝”则是诗人的生命观察,他意识到自己身处高位但却无法逃脱时光的流逝,以及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憧憬。

"奉亲冀丰足,委身任蹉跎。终焉太平世,散地恣狂歌"最后则是诗人对于家庭责任和个人的放纵之间的矛盾,以及对未来和谐社会的向往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芙蓉花这一意象贯穿了自然、生命、个人情感与社会关系等多重主题,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