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连露草常封印,吏散秋堂静试琴
出处:《答潞城令谷大同》
宋 · 李复
萧条寒邑古风深,应叹光阴恨陆沉。
莫厌荒山轻廪粟,须思美政慰民心。
门连露草常封印,吏散秋堂静试琴。
欲约仙凫终未得,东城何日听车音。
莫厌荒山轻廪粟,须思美政慰民心。
门连露草常封印,吏散秋堂静试琴。
欲约仙凫终未得,东城何日听车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萧条:荒凉。寒邑:冷清的城镇。
古风深:浓厚的古风。
光阴:时光。
恨陆沉:感叹衰败。
荒山:偏远山区。
轻廪粟:轻视粗食。
美政:美好的政策。
慰民心:抚慰百姓。
门连露草:官署门前杂草。
常封印:经常被封印(暗示官员不在)。
吏散:官员离去。
秋堂静:秋日寂静的厅堂。
仙凫:仙鹤,象征高洁。
终未得:始终未能实现。
东城:东边的城市。
车音:官车的声音。
翻译
荒凉冷清的古邑深藏着浓厚的古风,人们感叹时光流逝,国家衰败。不要嫌弃荒山间的粗食,应当思考美好的政策来抚慰百姓的心灵。
官署门前杂草丛生,官员们已离去,秋堂寂静,只剩琴声回荡。
想要邀请仙鹤共游,却始终未能实现,不知何时能在东城听到官车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萧索的秋季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时世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诗中“萧条寒邑古风深”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氛围,通过“应叹光阴恨陆沉”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与哀伤。
“莫厌荒山轻廪粟,须思美政慰民心”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美好政策的怀念,以及希望能够安抚百姓之心。这里,“荒山轻廪粟”可能象征着当时的贫困与荒废,而“须思美政慰民心”则是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一种向往。
接下来的“门连露草常封印,吏散秋堂静试琴”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幽静和孤寂的生活场景。诗中的官员似乎已经淡出尘世纷争,只是在寂静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最后,“欲约仙凫终未得,东城何日听车音”表达了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但这种愿望至今未能实现。诗人期待着能够听到来自东城方向的车轮声,这或许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或者是对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于社会和政治理想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