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扶藤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
宋 · 陆游
偶扶藤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
暂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巾。
山萦细栈疑无路,树落崩崖欲压人。
朝暮有程常猝猝,何因携酒上嶙峋。
暂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巾。
山萦细栈疑无路,树落崩崖欲压人。
朝暮有程常猝猝,何因携酒上嶙峋。
注释
藤杖:拐杖,通常由藤条制成。南津:渡口,古代指河流上的桥梁或舟船停靠的地方。
野寺:郊外的寺庙,偏远而简朴。
清溪:清澈的小溪。
翠雾:绿色的雾气,形容环境清新。
崩崖:陡峭的悬崖。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险峻不平。
翻译
我偶然拄着藤杖走过南边的渡口,野寺和长长的桥激发了我新的兴致。暂时靠近清澈的小溪照看胡须和头发,也不怕翠绿的雾气打湿衣襟。
山路蜿蜒,小栈如细线,仿佛没有路可走,树木落在陡峭的崖壁上,似乎要压下来。
早晨和傍晚都有行程,总是匆匆忙忙,何时能带着美酒登上险峻的山岩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描绘了他拄杖漫步过南津,途经一座野寺和长桥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兴致盎然,停下脚步在清溪边照看自己的须鬓,任凭翠雾打湿衣巾,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
接下来,他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疑虑前方是否有路,山势险峻,树木倒落的崩崖给人以压迫感。诗人感叹人生短暂,行程匆忙,希望能有时间携带美酒,登临那座山高处的塔院和小亭,享受那份缥缈而宁静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寓含着人生的无常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