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秫无多难酿酒,祗应不饮过秋声
出处:《刈稻》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吾田每候落潮耕,海水多咸却易生。
籼米占城难得种,大禾南越最知名。
筑场且喜浮沙少,晒谷偏宜霁日明。
种秫无多难酿酒,祗应不饮过秋声。
籼米占城难得种,大禾南越最知名。
筑场且喜浮沙少,晒谷偏宜霁日明。
种秫无多难酿酒,祗应不饮过秋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农民在海边耕作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智慧与坚持。
首句“吾田每候落潮耕”,点明了农夫们利用潮汐规律进行耕作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和适应性。次句“海水多咸却易生”,描述了海边土壤盐分高但利于某些作物生长的特点,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特性的深刻理解。
接着,“籼米占城难得种,大禾南越最知名”两句,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水稻,强调了南越地区大禾的优良特性,暗示了地方特色农作物的选择与推广。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地域农业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农民对作物选择的智慧。
“筑场且喜浮沙少,晒谷偏宜霁日明”则进一步描绘了收割后晾晒谷物的过程,表达了农民对天气条件的期待,以及对劳动成果的珍惜。通过“浮沙少”和“霁日明”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农事活动融合,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充满希望的画面。
最后,“种秫无多难酿酒,祗应不饮过秋声”两句,以酿酒为喻,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秫是一种用于酿酒的高粱,诗句中提到虽然酿酒的原料不多,但在丰收之年,农民们依然能够享受生活,体现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在海边耕作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蕴含着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