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戏绿阴,怡悦年方幼
步迎流水声,聒聒新雨后。
怆然瞻故丘,乔木百年旧。
精庐跨略彴,苔竹故幽茂。
忆昔戏绿阴,怡悦年方幼。
蹉跎今白发,寒暑厌相寇。
区区济物心,已矣真大谬。
请寻遂初赋,泉石长枕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川原:河流山峦。萦纡:缠绕。
林谷:树林山谷。
递深秀:依次深邃秀丽。
流水声:流水的声音。
聒聒:嘈杂。
故丘:故乡的山丘。
乔木:古老的树木。
精庐:简陋的小屋。
略彴:小桥。
苔竹:青苔覆盖的竹林。
幽茂:幽静繁茂。
戏绿阴:在绿荫下嬉戏。
怡悦:快乐。
蹉跎:岁月匆匆。
白发:白发。
相寇:交替侵扰。
济物心:济世之心。
大谬:大错特错。
遂初赋:最初的宁静。
泉石:泉石。
枕漱:洗涤。
翻译
河流山峦相互缠绕,树林山谷依次深邃秀丽。漫步间听到流水声,雨后嘈杂清脆。
悲伤地眺望故乡的山丘,古老的乔木诉说着百年历史。
简陋的小屋横跨小桥,青苔覆盖的竹林依旧幽静繁茂。
回忆起往昔在绿荫下嬉戏,那时年少快乐。
如今岁月匆匆,白发代替了青春,寒暑交替,令人厌倦。
我那微薄的济世之心,如今看来真是大错特错。
寻找那最初的宁静,让泉石永远伴随我的洗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深切情感。开篇“川原相萦纡,林谷递深秀”两句,勾勒出一幅山川林谷交错的美丽画面,其中“萦纡”形容草木之盛,“递深秀”则表达了林谷的层次感和深远。
紧接着“步迎流水声,聒聒新雨后”两句,诗人通过行走中对流水声音的体验,以及雨后的清新,都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聒聒”一词形容了水声的连绵不绝,与“步迎”相呼应,传达出一种主动探寻自然之美的态度。
诗人随后转向对故土的情怀表达:“怆然瞻故丘,乔木百年旧。”这里,“怆然”一词表露了诗人心中的哀伤和不舍,而“乔木百年旧”则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家乡深情的寄托。
接下来的“精庐跨略彴,苔竹故幽茂”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地的清幽与静谧。其中,“精庐”指的是精致的庐舍,“苔竹”则形容了竹林被苔藓覆盖,显得更加古老和幽深。
“忆昔戏绿阴,怡悦年方幼”两句,诗人回忆起童年的欢乐时光,那时候在树荫下嬉戏的无忧岁月。这里,“昔”指的是过去,“怡悦”表达了内心的愉快与满足。
而到了“蹉跎今白发,寒暑厌相寇”两句,诗人突然间切入到自己年老的现实中。“蹉跎”形容行动不便,“寒暑”指的是四季更迭,而“厌相寇”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诗人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区区济物心,已矣真大谬。”这里,“济物心”指的是帮助和拯救他人的愿望,而“已矣真大谬”则是对这种愿望的自我反省与否定。
全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生命体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