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槁
出处:《潺陵》
宋 · 范成大
舟横攸河水,马滑潺陵道。
百里无锄犁,閒田生春草。
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落日见行人,愁烟没孤鸟。
老翁雪髯鬓,生长识群盗。
归来四十年,墟里迹如扫。
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槁。
生聚何当复,兹事恐终老。
人言古战场,疮痍猝难疗。
谁使至此极,天乎吾请祷。
百里无锄犁,閒田生春草。
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落日见行人,愁烟没孤鸟。
老翁雪髯鬓,生长识群盗。
归来四十年,墟里迹如扫。
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槁。
生聚何当复,兹事恐终老。
人言古战场,疮痍猝难疗。
谁使至此极,天乎吾请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舟:小船。横:停泊。
攸河水:攸河水面。
马:马儿。
滑:艰难。
潺陵道:潺陵路。
锄犁:农具。
瘦:枯黄。
栖栖:稀疏。
晚花:傍晚的花朵。
行人:行人。
孤鸟:孤独的飞鸟。
雪髯鬓:胡须斑白。
群盗:盗贼。
墟里:村庄。
迹如扫:景象如扫。
土毛稀:土地贫瘠。
人力槁:人力衰竭。
生聚:恢复生机。
兹事:此事。
疮痍:伤痕累累。
猝难疗:难以治愈。
天乎:苍天啊。
吾请祷:我向你祈求。
翻译
小船停泊在攸河水面,马儿在潺陵路上艰难滑行。百里之内不见农具耕作,闲置田地长满了春天的野草。
春天的草已经枯黄,傍晚的花朵稀疏零落。
夕阳下看到行人归途,愁云笼罩着孤独的飞鸟。
老翁胡须斑白,一生的经历都与盗贼相伴。
他回到家乡已四十年,村庄景象仿佛被扫过一般。
别奇怪土地贫瘠,要知道是人力衰竭所致。
何时才能恢复生机?此事恐怕我只能老去。
人们说这里是古老的战场,伤痕累累难以治愈。
是谁让这里陷入如此境地?苍天啊,我向你祈求答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范成大在潺陵道上所见的荒凉景象。首句“舟横攸河水”展现了船只随意停泊在攸河之上,暗示了河流的荒芜。接下来,“马滑潺陵道”写出了道路的泥泞,反映出人烟稀少。诗人观察到“百里无锄犁”,田地无人耕种,野草丛生,显示出农村的凋敝。
“春草亦已瘦”进一步强调了草木的贫瘠,而“栖栖晚花少”则点出春天的凄凉,连晚开的花朵都稀疏可见。诗人通过“落日见行人,愁烟没孤鸟”描绘了傍晚时分,孤独的行人在烟雾中消逝,鸟儿也显得形单影只,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
“老翁雪髯鬓,生长识群盗”描绘了一位饱经战乱的老者,他的胡须白如雪,见证了当地长期的社会动荡。他回归故乡已经四十年,但村庄却如同被扫荡过一般,荒凉破败。“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槁”揭示了人丁稀少和生产力衰竭的原因。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恢复生机的期盼,“生聚何当复,兹事恐终老”,感叹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繁荣,这恐怕是他们这一代人的遗憾。他以“人言古战场,疮痍猝难療”总结历史创伤的深重,质问是谁将他们推向如此境地,最后以“谁使至此极,天乎吾请祷”向苍天发出无奈的祈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战争给乡村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诗人对于社会复苏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