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全文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

出处:《古缠头曲
宋 · 苏轼
鹍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一生喙硬眼无人,坐此困穷今白首。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
轻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
尔来一见哀骀佗,便著臂韝躬井臼。
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
《转关》、《濩索》动有神,雷辊空堂战窗牖。
四弦一抹拥袂立,再拜十分为我寿。
世人只解锦缠头,与汝作诗传不朽。

拼音版原文

kūnxiántiěshìyǒujiùgōngwéishàngsǒu

shēnghuìyìngyǎnrénzuòkùnqióngjīnbáishǒu

cuìhuánniánshízhǐhán

qīngfānhǎifēngchèhuímǎnmiànchénshālèigòu

qīngshānféngpénhóngxiùmànchācáogāngshǒu

ěrláijiànāidàituó便biànzhùgōugōngjǐngjiù

cánpínbìngbǎiqiángduìhuánghuāyǐnbáijiǔ

zhuǎnguānsuǒdòngyǒushénléigǔnkōngtángzhànchuāngyǒu

xiányōngmèizàibàishífēnwèi寿shòu

shìrénzhījiějǐnchántóuzuòshīchuánxiǔ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古缠头曲》,创作于北宋时期,由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苏轼所作。苏轼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句“鹍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音乐遗产的怀念之情。鹍弦,即古代一种弹奏丝绸乐器;铁拨,则是演奏时使用的工具。在这里,苏轼借此抒发自己对于已经失传的古乐府旧工的惋惜。

“一生喙硬眼无人,坐此困穷今白首。”诗人自叹一生坚韧不拔,但却无人赏识,只能在贫困中度过时光,最终头发变白。

接下来的两句“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描绘了一位年仅十七岁的女子,她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琴艺,就像古代著名的女乐师呼韩一样。翠鬟,即女子头上的装饰。

“轻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诗人用轻帆渡海比喻自己漂泊不定,但又不得志,因此面目蒙尘,眼中含泪。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青衫,即平民服饰;湓浦客,是指普通百姓;红袖,则是女子衣装的一部分;曹纲手,可能暗示着女子在操劳中。

“尔来一见哀骀佗,便著臂韝躬井臼。”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一旦相遇,便如同穿上臂韝(一种古代袖套)般贴心,感受彼此间的情谊深厚。

“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这两句流露了诗人对于自己身处困境的自责之情。虽然身体多病,但依然强打精神,与友人共同享用简单的黄花和白酒。

“《转关》、《濩索》动有神,雷辊空堂战窗牖。”这两句提及了古代乐曲《转关》与《濩索》,并形容其旋律优美,如同灵魂在空旷的厅堂中穿梭,击打着窗棂。

“四弦一抹拥袂立,再拜十分为我寿。”诗人提及琴有四根弦,一旦弹奏,便如同拥抱着衣袖站立,表演结束后再次鞠躬致意,祝愿自己长寿。

最后,“世人只解锦缠头, 与汝作诗传不朽。”则是诗人对于世俗之人只懂得追求物质享受(以锦缠头为象征),而他与友人共同创作的诗篇,却能流传千古,不会磨灭。

整首诗通过苏轼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音乐、友情以及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