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席生徒静不哗,先生燕坐岸巾纱
出处:《清明日访景元隐居》
元末明初 · 王祎
接席生徒静不哗,先生燕坐岸巾纱。
清明门外新垂柳,寂寞篱边旧种花。
争云问字扬雄宅,或是饭牛颜阖家。
长安道上红尘客,得似闲居阅岁华。
清明门外新垂柳,寂寞篱边旧种花。
争云问字扬雄宅,或是饭牛颜阖家。
长安道上红尘客,得似闲居阅岁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拜访隐居之士的场景,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句“接席生徒静不哗”,生动地刻画了隐居之所的宁静氛围,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隐士追求的精神世界。接着,“先生燕坐岸巾纱”一句,通过描述隐士的悠闲姿态,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清明门外新垂柳,寂寞篱边旧种花”两句,以自然景物的变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反映了隐士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柳树的新生与花朵的绽放,既是季节更替的标志,也是生命活力的象征。
“争云问字扬雄宅,或是饭牛颜阖家”则通过典故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这两句分别引用了扬雄和颜阖的故事,表达了对知识探索和生活智慧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古代隐士精神的敬仰。
最后,“长安道上红尘客,得似闲居阅岁华”将外界的繁忙与喧嚣与隐居生活的平静与安详进行对比,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与魅力。这里的“阅岁华”不仅指岁月的流逝,也暗含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体验和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访友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对自然、知识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