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坛上众香焚,法鼓仙音四境闻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子明坛上众香焚,法鼓仙音四境闻。
喧处会来皆静理,异乡名下即同群。
簿书乐得交情助,匕箸能将道味分。
陡见满堂浮动极,江南烟水岭南云。
喧处会来皆静理,异乡名下即同群。
簿书乐得交情助,匕箸能将道味分。
陡见满堂浮动极,江南烟水岭南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子明坛上举行道教仪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神秘。首联“子明坛上众香焚,法鼓仙音四境闻”以“子明坛”为背景,点明了地点,通过“众香焚”和“法鼓仙音”渲染了仪式的神圣氛围,同时“四境闻”则强调了其影响之广,仿佛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这份庄严与和谐。
颔联“喧处会来皆静理,异乡名下即同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喧处会来皆静理”描述了即使在热闹喧嚣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真理,体现了道家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后句“异乡名下即同群”则表达了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共同的信仰或理念,就能结成紧密的群体,体现了团结与和谐的精神。
颈联“簿书乐得交情助,匕箸能将道味分”转而关注仪式中的日常元素,如文书工作(簿书)和饮食(匕箸),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道家生活中的乐趣与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这里“交情助”和“道味分”分别指代了友情的增益和道义的分享,体现了人际交往与道德修养在道家生活中的重要性。
尾联“陡见满堂浮动极,江南烟水岭南云”以生动的比喻收束全诗,形象地描绘了仪式结束后,满堂飘散的香气如同江南的烟水与岭南的云朵,既寓意着仪式的圆满结束,也象征着道家精神的深远影响,仿佛穿越时空,弥漫于天地之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道教仪式的庄严与神秘,更深入探讨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内心的平静、团结与和谐、以及生活中的乐趣与道德修养,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