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每于红尘中,常起青霞志全文

每于红尘中,常起青霞志

宋 · 苏轼
漫郎天骨清,生与世俗异。
学道新有得,为贫聊复仕。
每于红尘中,常起青霞志
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
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
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

拼音版原文

mànlángtiānqīngshēngshì

xuédàoxīnyǒuwèipínliáoshì

měihóngchénzhōngchángqīngxiázhì

píngshānchuòzèngqiǎnzāněr

cuìjiānānmiánběnfēishuì

mèngzhōnghuàwèifēichángsōng

注释

漫郎:形容人气质非凡。
学道:修习道术或哲学。
聊复:姑且,暂时。
红尘:指尘世,世俗生活。
青霞志:出尘的志向。
屏山:屏风山,可能是一种象征。
簪珥: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代指贵重物品。
寓目:观赏。
非睡:并非真正的睡眠。
化为鹤:道教中仙人常以鹤为化身。
长松寺:隐逸之地,寺庙。

翻译

他的气质超凡,与世俗格格不入。
他新近在修道上有所领悟,为了谋生暂时投身仕途。
每当身处尘世喧嚣,他心中常怀出尘之志。
我将屏风山赠送给你,别让它玷污了你的高洁。
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他本就不是为了睡眠。
在梦境中,他化身为鹤,飞进了那座松林中的寺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开篇“漫郎天骨清,生与世俗异”表达了一种出尘脱俗的高洁品格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紧接着,“学道新有得,为贫聊复仕”则透露出诗人对道德修养有所成就,对于物质贫困持平常心,并非因贫穷而重新追求功名利禄。

“每于红尘中,常起青霞志”显示了诗人在俗世纷扰中依然保持着超脱的心境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接下来的“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则是诗人以屏山为喻,告诫后代要保持清白,不被世俗之尘染污。

“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描绘了一种宁静致远、心灵的安顿状态,这里的“紫翠”常指佛教中的净土,或可理解为诗人内心所向往的清净世界。结尾“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达到精神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境界,展现了苏轼不羁的思想和高远的精神追求。